分享更多
字体:

别让高新小企业苦等“新三板”扩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7: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2011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扩大中关村试点范围、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即业内惯称的“新三板扩容”,是年内证监会主导工作之首。政策支持和IPO预期,成为资金蜂拥“新三板”的最大动力。近日,市场关于“新三板”扩容的传闻又起。

  今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于如何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作出了部署,指出要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今年两会期间尚福林表示,“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但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

  2006年1月,作为新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独家试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挂牌、转让、融资等平台正式运行,被业内称为“新三板”。其初衷就是要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通过试点来探索,让“新三板”建设成为高新企业上市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如今,5年半时间已经过去,试点中的“新三板”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新三板”已累计挂牌95家公司,4家转板,总股本逾31.66亿股,这91家公司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但是,这种独家试点式的发展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孵化器”和“蓄水池”的需求,理应加速。

  虽然这几年“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数量在逐年稳步增加,但交投状况不尽如人意。2009年“新三板”成交了1.07亿股、4.82亿元,2010年的成交股数和金额分别下降为6886万股和4.17亿元,今年以来,“新三板”新增了18家公司,但成交也才5663万股、约3.61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容量尚小,流动性较差,融资功能并未很好地发挥。

  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已达88家,园区内云集着大批高新中小企业,“新三板”市场建设对它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企业一般处于创业期,治理结构不是那么规范,投资风险较高,但升值潜力很大,且在成长过程中资金需求很迫切。让它们直接到主板或中小板、创业板进行直接融资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通过“新三板”,既有效地规范了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更有了面对广大股权投资的机会,最终成长为资质更优的公众公司,再转到二板、一板市场上市,才是它们更为合理的发展路径。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新三板”市场建设也已到了扩容、提速的重要时点。

  为了实现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总体目标,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同时为了防控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加强了对银行的资本监管和对其信贷增长方式的引导。这就对资本市场积极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紧迫更高层次的要求。“新三板”从制度设计上就是要创建一个公开透明规范的平台,保障并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资金,去主动投资成长性高新企业,因此有助于支持新兴产业、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大显身手”。

  今年以来,受益于扩容方案修订推出的政策预期,“新三板”的融资交投明显地活跃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已有16家公司提出了定向增资方案,共拟募资逾8亿元,其中已获中证协备案及已完成增资的有5家公司,共募资了约5.06亿元。而2010年全年的定增募资额度只有5.62亿元,2009年为1.35亿元。这表明随着该市场基础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投资“新三板”是受到市场认可的。

  只有做强做优“孵化器”、做大做深“蓄水池”,才能源源不断地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输送更多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优质公众公司,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价值投资机会。如今,创业板已启动近两年,国际板也越行越近了,而“新三板”这门“基础课”得赶紧先补上了。

  (责任编辑:刘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