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治理十年大计划:头五年先摸底体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03: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耿雁冰 葛育民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土部和环保部编制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规划从基础建设到能力建设都考虑到了,而且以污染情况摸底作为规划的开始,是一般的规划少有的。”参与规划起草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科技处处长吴爱民如是说。
本报获悉,《规划》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即到2015年,平原区和岩溶区等部分人为污染地区地下水水质要保持稳定,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
据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饮用水源地水功能不达标率达35.6%。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
5年摸清污染情况
本报记者获悉,早在2006年,国土部、环保部就开始联合编制“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但是,“规划”几次上报国务院都未获得通过。
“国务院对这项工作要求比较严,几次没通过的主要问题就是,早期规划对地下水污染状况掌握不清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只有在基本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规划,但是对早期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规划而言,只是知道地下水污染严重,但具体哪些地方污染,污染程度如何,都不是非常清楚。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地下水污染情况目前采取样本采集的方式,但是还没有一个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的监测手段,多数是从自备井和监测井里面提取水样。
对污染情况的把握,是防治污染的基础,这个基础很重要,此次国务院会议确定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从现在起到2015年的5年时间,要加强地下水的调查、监测,来全面掌握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吴爱民如是说。
据吴爱民介绍,水环境监测体系建成之后,相当于人体体检,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查出身体出了什么毛病,而通过地下水的监测、采样,可以看到水质状况。
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将联合开展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计划在未来3年内,新建、修复地下水监测站点2万余个,以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络。
对于监测点和检测时间,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要求。污染严重地区,监测的密度可达每月采样一次。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常规测量每年或半年一次。对于无的污染的上游水源地区,可以采取5年一次。
而整个规划预算总投资近600万元,本报记者了解到,资金将主要投向三个方面: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工程、项目,编制技术标准等软件建设以及地下水污染监测网。
修复典型受污染地区
由于地下水受到污染实际上很难治理,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而且还涉及到这些投入是否落到实处。如果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地区,将依照“保护优先”的原则。
据吴爱民介绍,我国现在地下污染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人为作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的污染;二是很多地区本身地下水的质量就不是很好,如整个华北平原14万平方公里,有五六万平方公里都是咸水区
“像这样的地区也需要加强监测、控制,要保证人们用水质量的话,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其他途径改善人们的饮用水资源了,如海水淡化、寻找新的水源或者异地调水。”吴爱民告诉记者,目前地下水污染治理有很多种技术,主要是化学反应墙和置换处理法。
如地下水从东往西流,就在流动的过程中放上一堵人工化学反应墙,墙内有化学物质,集渗透、吸附、降解反应于一体,水流过这些物质,就可以把污染物处理掉,变成符合要求的水。
另外一种叫置换技术,即把已经受污染的水从地下抽走,再注入清洁水。
“对于已经掌握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摸清污染状况的地区将开展防治工作,但规划并没有要求到2015年全面实施地下水治理,而是一些典型污染地区的修复。”吴爱民解释说,因为全面修复很困难,首先掌握情况,能修复的就修复,还不能修复的,寻找其他水源,不让当地居民喝受污染的地下水。
吴爱民表示,目前这些技术虽然已经掌握,但是真正用于实践的不多,主要还是少数地区研究、示范。如果某一地区大范围污染,实际处理起来就非常困难,即便是比较成熟的置换技术和反应墙技术,也是针对小范围的局部污染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