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的西部秘籍: 金融办力倾中小企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03: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孙小林
提起西安,人们首先想到这是一座古城,这是西安传统的一面,而现代的一面则是这座城市也是一个现代化产业新城。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就是其中最大的载体之一,它的强项是庞大的国企和先进的外企,冠盖中西部。
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当地民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迅速发展,再续产业辉煌,在当地官员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趋丰富的融资渠道。
“从银行到VC到引导资金,我们都在构建各种适合我们当地的融资渠道”,经开区金融办副主任黄顺绪这样介绍说。
或由于与当地企业性质和产业特点有关系,经开区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大程度上倾向于银行信贷,并依赖于银行信贷。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VC、PE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也发展很快。
正如西安这个城市“古典”与“现代”融合一样,经开区内部一个融传统和新兴模式于一体的多渠道融资模式在当地逐步建立,并进而深耕。
“信贷为王”的融资平台
纵观经开区的商用汽车等四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国企在其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外资也不少。
而这批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在银行信贷上,而非通过上市、VC等途径获得资金。
“工业企业的负责人观念是相对保守,不太愿意外界资金进入分享股权,对信贷资金需求比较大。”当地一位官员这样分析说。
针对这一特点,当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贷支持体系,而第一步就是设立金融服务办公室,一个开发区自行成立金融办,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金融办将支持目标指向中小型企业,“我们认定除了陕汽是大型企业外,其他都是中小型企业,目的就是加大资金支持”。
于是,2009年经开区出台了一个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如果银行发放贷款给当地中小企业,地方将最高给银行贷款额度1%的奖励。
同时,当地还给担保公司贷款金额2%的补贴,事实上,担保公司对贷款企业收的担保费往往不超过2%。
这极大地调动了银行和担保公司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开发区还给予了特别的支持。
比如,当地推出了西北第一笔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为区内中小企业融得信托资金1500万元,目前还在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的发行工作,以“西部超导”为主要发行人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即将发行。
信贷平台的建设还在更为深入地推进,据黄顺绪介绍,经开区正在与北京银行洽谈科技支行事宜,专门针对科技型等中小企业。
而为了化解银行的风险担忧,经开区还将出资五千万元设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对科技支行发放贷款中实际发生的损失给予80%的补偿,并全额贴息。
支持力度之大,国内罕见。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哪家银行对区内中小企业贷款较大,若被评为先进,经开区则将财政存款放到该银行以示对该行的支持。
事实上,正是地方政府搭建的多种信贷支持政策让诸多企业获得了贷款,最新官方数据显示,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完成总产值91.5亿元,同比增长53.4%,显然,完善的信贷体系发挥了不小作用。
政府引导资金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随着经开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非信贷融资的平台建设已经在快速成长之中。
股权投资基金首先出笼,比如,对于留学生带项目回国创业,经开区对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提供“有偿资金投入”。
“有偿资金”是指当地政府将一定的资金以入股方式投入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按照风险投资机制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有利益当然可以共享,但这并非是当地政府设立有偿资金的初衷,而是培育当地新兴产业,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而当地政府资金的“无私性”更多地体现在引导资金的公益性角度。
“比如我们出资金,他们出专利,合资成立一个公司。这个引导资金,主要是保本,这块没有要求有回报。企业说我们可以退出就可以退出。”黄顺绪说。
与股权投资以及创业引导基金相提并论的还有风投资金。
据本报了解,当地还设立了5亿元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并以此成立了2亿元的风险投资公司和2亿元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为了彻底降低外来风投的风险担忧,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往往在该出手的时候就频繁出手,按照规定,该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可以为外来风投资金做配套。
“外面的VC担心风险的话,我们就可以最高和他们按照1:1的比例来投,且对方有优先赎买权利”,黄顺绪解释说。
这一措施就使得不少创投、风投等机构相继落户经开区,目前,包括西安红土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公司已在经开区开展业务。
而为了促进企业上市,经开区则有最高950万补贴和奖励,数据显示,当地已经有8家区内企业进入改制上市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