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准范畴 将冻结资金9000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01:4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聂伟柱 黄诗欣
昨日,多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央行已于近日下发通知,拟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其中,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从9月5日上缴首批保证金存款准备金;而其他银行从9月15日上缴。粗略估算,三类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预计约冻结银行资金9000亿元,相当于三次上调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
冻结资金9000亿
事实上,央行酝酿扩大存款准备金率基数已有时日。早在新规出炉之前,消息曾在资金交易员之间流传。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关于扩大上缴的科目的讨论在央行系统内也已有时日。上半年票据、保函业务迅速发展引起了央行的警惕。
所谓保证金存款,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通以及承担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业务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的用作资金保证的存款。在客户违约后,银行有权直接扣划该账户中的存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根据央行下发的通知,证券交易保证金、信用卡保证金存款,本次并未纳入准备金基数的保证金存款科目。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的负债业务压力都比较大,因此会有意加强一些能派生负债业务的公司业务。”一位股份行的公司部负责人表示,如开展贸易融资(包含信用证业务)等,这能带来稳定的负债来源,大部分以保证金形式沉淀,资金成本比较低。
针对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兴业银行在2011年中业绩报告中也将“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切实扩大企业结算量和结算保证金的留存”列为对策措施之一。
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单位存款项下的保证金存款已高达4.48万亿。而在今年1月末,此数据仅为3.6万亿元。换句话说,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保证金存款增加了约8800亿元。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是‘保证金存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位券商分析师称,上半年流动性压力之下,银行大力发展不用缴存准备金的负债业务。本次准备金基数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防了监管套利。
若以6月末4.48万亿元的数据为基数粗略测算,此次扩大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相当于回收银行体系9000亿元流动性。也即是说,相当于以往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约1.5个百分点。
银行大小有别
上述知情人士称,今年货币政策趋紧,中小银行资金本来就比较紧张,央行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了这些情况,给予了中小银行更长的缓冲期。
根据央行此次通知,其将银行分为两大类: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下称“六大行”)以及其他银行。六大行要求三个月内达标;其他行要在六个月内达标。
六大行方面,每月一台阶的步骤逐步达标,首次上缴从9月5日开始,按20%的保证金基数上缴存款准备金;10月5日上调至60%;至11月5日则最终上调至100%。
其他银行大致与六大行类似,也是每月一台阶,逐步达标,只是缓冲期延长至6个月。首次上缴从9月15日开始,按基数的15%上缴,以后的5个月分别提升至30%、45%、60%、80%和100%上缴。
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包括五大行、邮储银行、国开行)人民币保证金存款约为1.6万亿。目前大型银行按照21.5%的水平上缴存款准备金。
由于国开行的保证金存款余额较小,在测算政策影响时,暂且忽略不计。据一位银行业分析师测算,上述要求将累计冻结六大行资金3500亿元,其中三次上缴的金额分别700亿元、1400亿元和1400亿元。
其他银行方面,六个月的缓冲期内,将累计上缴保证金达到5520亿元,六次上缴的金额分别为830亿、830亿、830亿、830亿、1100亿和1100亿。
政策超调担忧
总的来看,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存款准备金基数的扩大将冻结银行体系资金9000亿元左右。即使有六个月的缓冲期,抽走9000亿的流动性,类似于提高三次存准率,其对市场的冲击可见一斑。
“存款准备金基数的扩大对商业银行将造成巨大的冲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资金面实在偏紧,预计央行可能采取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例如逆回购等,甚至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一直没有消除,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也显现了增长趋缓的态势。本次存款准备金基数的扩大,使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忧再次陡然升温。
但在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看来,本次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基数不能理解为货币政策的收紧。他认为,这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央行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信心。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推出尚存悬念,但中国外部的流动性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宽松。”宗良表示,存款准备金基数的调整表明,央行不着急调整利率、存准率,与此同时,基数的调整也为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释放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