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介生态的进步”提升视觉进步邱志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09: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介生态的进步”提升视觉进步邱志杰

  邱志杰

  今天中国所谓公共艺术的概念还很粗糙,大抵是过去的做城市雕塑的人,都改口说自己做的是公共艺术了。而公共艺术项目一出现,甲方(也许是地产开发商,某宾馆或机场的装修设计负责人,或城市规划局的建委主任)只会找到城雕院的雕塑家们。有这么一批人在艺术圈被叫作“做菜雕”的。“菜雕”的意思就是行活。这些雕塑家也不见得功底不好,只是长期以拿下甲方手中的业务为目标,百般迁就之后内化为潜意识,慢慢形成了一套习惯的雕塑语汇。每个城市的菜雕大佬在城雕院或者艺术学院中任职,事实上拥有自己的完善的加工厂。结果就是满中国到处都是以“走向未来”为主题的不锈钢半抽象城雕。上升的双螺旋曲线上面顶个球体或飘带叫“升华”;花苞状底部上升起柱体叫“孕育”;几根柱体上部连接表示几套班子的“团结”,倾斜的同向成组箭头造型,高峭一点的叫“奋进”,低平一点的叫“开拓”;以及最近流行的太极图般的球体内部的流动曲线叫做“和谐”……我相信每个读者都能马上想起自己所在城市的这么几尊。这些视觉垃圾盘踞在城市入口或环岛中心,从不与人群亲近,玷污着城市的天际线,浪费着民膏民脂,为一个膨胀发展的时代留下了意识形态物证。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甲方都愚蠢透顶,他们也需要更好的公共艺术的创作者。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如今也经常出国考察,见识多了,眼界会提高。特别是上海世博会之后,各地的甲方,将会用世博经验作为自己眼前的公共艺术的标准。

  这时候,一批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会对菜雕专家们构成挑战。当代艺术家关注对于文脉的研究,他们的艺术项目往往追求对当地文化的有效针对性,经过全盘的谋划和思考,而不只是简单地搬进一个造型去占领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家更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空间,掌握多种材料的能力和适应空间的能力都强于传统雕塑家,特别是在商场、酒店和机场大堂之类室内公共艺术领域将更具优势。而当代艺术家们注重互动和参与的特点,在影像和动态等新媒体艺术领域的能量,将是拓展了的公共艺术概念的主要创作力量。

  但目前的局面是,最有机会改造为公共艺术的当代艺术基本上终结于展览领域。现代展览离不开大型装置这种形式。装置本身就是随着展览成为艺术交流的主要模式而出现的。这些大型装置具有强大的空间掌控能力,本来非常适合稍加改造,在展览结束之后在一些公共空间安家落户成为公共艺术。而创作这些装置的艺术家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很强,只要有机会,这种改造是驾轻就熟的。再说,能买得起装置作品的还是美术馆,或者高级别的大藏家。这些高级别的藏家最后还是要捐给美术馆或自己造私人美术馆。这样,装置作品只在美术馆系统内部循环。它的产生,也便单向地依赖展览组织方的材料费。策展人都知道,每个展览的经费,材料费是不会发给画家的,主要要为装置作品花材料费。但是一个大型展览还不能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装置来支撑起空间。这些钱一次次地花掉,让人心疼。

  如果有机会落地进入公共空间,大多数装置艺术家都是乐于见到的。事实上,在一个恰当的真实的社会空间中安家落户,其成就感并不亚于在一个重要的美术馆展出。当代艺术家们没有大规模地介入公共艺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和甲方交涉、谈判、说服的诸多过程不厌其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出现专门从事把合适作品推介给甲方的中介机构。

  公共艺术中介机构的使命:一方面是它要从大量的展览中挑选适合转化为公共艺术的作品建立数据库,把艺术家和批评家的理论叙述转换成适合向甲方推广的浅显清晰的方案,并进行报价甚至介入制作和安装过程。另一方面它要把各种各样的甲方的各类项目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向艺术家提出,作为调整展览性作品的依据。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作品,则帮助甲方寻找合适的艺术家下单定制作品。

  这样,中介机构为艺术家承担了谈判、磨合等繁琐工作。为甲方提供了了解考察艺术家甚至一定程度的项目策划和工程监管的服务。它就应该从中获取利润。它的出现,制止的是权力寻租产生的虚假高价和外行操盘的非理性低价,对于甲方和乙方,并不带来成本的上升。只要能提供专业的服务,这样一种公共艺术中介机构的出现,应该受到双方的欢迎。优秀的中介机构将形成品牌,和艺术家也可能形成签约代理关系,极大地节约社会成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秀艺术家进入公共艺术创作的机会。其意义绝不仅是盈利,而是关乎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营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