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方债违约可能性不大 警惕局部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12: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根据国家审计署6月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GDP的27%。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

  多方激辩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 社会得“忧心病”:部分行业地区或现逾期债务

  中国地方债务面临高风险。中国目前地方债务总额高达10万亿元以上,其中,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风险在于地方债务的坏账率可能远远超过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换句话说,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非常值得担忧。看上去承担风险的是银行,但鉴于商业银行都已经上市,实际上,就是由大部分投资者承担着风险。一旦危机发生,最坏的可能性就是,用暴烈的手段直接剥离坏账或者长期挂账,说白了,就是将债务危机无限拖延,或者用新的债务扩张代替旧的债务,如此,中国债务危机的风险将不断变大,并且这个过程中,将会连累所有纳税人,用发行货币的方式抵销坏账,通胀的恶果自然要由全体国民来承担。

  · 官方喂“定心丸”: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于业界的担忧,今日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市场一颗“定心丸”: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从相关债务指标看,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50%,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考虑到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政府财力增长也相应较快,政府还拥有较多的可变现资产,相对于目前的负债规模,政府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部分地区和领域的债务风险,在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而在早前,财政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针对10万亿元地方债的问题进行了详解。两部委称,根据审计结果,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从债务规模看,至2010年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如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低于100%的警戒线。从债务结构看,我国政府性债务以内债为主,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债权人主要以国内机构和个人为主,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多年累积而成,30多年来,地方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偿债能力不断提高,偿债条件不断改善,逾期违约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虽然目前从多方来看,地方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观点认为,这不等于说没有风险,不仅短期内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局部风险也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长期未解的制度风险更要警惕。

  · 局部地区债务风险

  吉林省的偿债前景异常严峻,各项指标均亮起红灯: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达35.4%,位居十省份第三;从债务率来看,有些市县的债务率超过100%;4个市级、40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逾期债务率超过20%。吉林省审计报告称,近几年政府性债务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其省级政府债务借新还旧率超过60%。

  · 高校面临债务违约

  山东省31所普通高校和128家医院的债务余额分别为40.72亿元和58.42亿元,其中85%以上为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救助责任的债务。有6所高校和15家医院该类债务借新还旧率超过了50%,形成潜在的偿债风险;有7所高校和18家医院该类债务出现逾期2.84亿元,债务违约已显现。

  关于地方性债务,“违约”与“可控”的观点久持不下。目前比较理智的观点是,仍应看到未来地方性债务的压力,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我国的政府债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在观念上,不应夸大我国地方性债务的风险,8月中旬,《经济日报》发表一系列文章:如何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呼吁不应夸大"地方债"风险。文章认为,面对国家审计机关动用数万名专业人员历时数月扎实细致的专业劳动,面对所有涉及债务的373805个项目和1873683笔债务“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庞大数据成果,个别海外评级机构仅在短时间内就以错误使用数据和缺乏严谨的推算方法,得出所谓数据“低估”或“遗漏”的负面结论,未免显得过于轻率和不负责任。考虑到过去3年政府财政收入以年均17.5%的速度增长,外汇储备约相当于GDP的一半,而且公共部门仍持有国内的大部分资产,中国政府不会有大的违约问题,夸大“地方债”的风险是杞人忧天。 

  其次,举债融资关键在“用”,明确地方债的“投向”。与西方一些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有很大不同,中国地方举债用途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而非主要用于经常性开支。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当代人投资后代人享用等特点,通过举债进行建设,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承担债务还本付息责任,可以更好地体现代际公平,克服当期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行为。

  第三,将投资和借债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政府举债建设形成了大量资产,相当部分资产具有长期的直接收益,一些没有直接收益的项目,也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的增长,都具有积极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寅吃卯粮"来作价值判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节制地借债,关键是要把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系统性的偿债风险。

  第四,从政策层面上来说,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对于如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如建立规范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控和风险防范等。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度,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尽快建立政府性债务的监测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将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义务的各类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的监控范围,设定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指标和标准,并对政府性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地方性债务风险被提上桌面至今,其覆盖面之广,影响面之大,引起各方关注。关于地方性债务的几个相关话题也是网友热议的焦点:

  美债危机与地方性债务

  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与所谓的中国地方债“潜在危机”,无论在性质、机理还是在影响上,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议论,既不利于解析美债危机,也不利于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问题。

  地方性债务与楼市

  地方债核心风险在楼市。判断地方债违约风险,其关键就在于地方土地收益的增长情况,在楼调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其无疑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楼调之下,地方土地收益锐减将成为未来地方债的头号威胁;加上从现阶段看,楼调并未有放缓迹象,所以如何防范土地收益锐减而造成的地方债爆煲将成为后续政策的重中之重。

  地方性债务与股市

  地方债大限将至,“减股还债”考验市场。还债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费神的事情。而一批上市公司正成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获取应急资金的来源地。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是新出现的一个利空因素,如果出现大规模抛售,将对A股造成严重冲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