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问题》:让流浪者自力更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琼

  地铁里、天桥上、公园中,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乞讨者或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对于这样的人群,是否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来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社会企业《大问题》杂志社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它通过让无家可归者售卖该杂志而获得工作机会,能够赚到钱离开街头漂泊日子而走向独立。这本杂志创刊于1991年,英国著名的护理品企业The Body Shop的创始人罗迪克在美国看到流浪汉在街头卖报,受到启发,他把这一模式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John Bird,并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

  John从小在贫民窟长大,曾经也是无家可归者。当时政府和慈善团体对无家可归者只是一味施舍。但他认为,捐赠性质的解决方案会让贫困人群产生依赖性和无助的心态。慈善事业的作用在治标,但在治本,即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融入市场经济上作用有限。

  第一期《大问题》杂志发行的时候只有10个流浪汉愿意参与,但几百份杂志一下就卖光了,接下来几年杂志的销售一路上升。杂志的内容包括名人专访,时下新闻和与无家可归政策相关的时事评论,销售人员的故事,求职板块等等。很多名人也愿意支持《大问题》,为杂志提供独家专访的机会。

  面对迅速扩大的业务,John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每个新加入的销售人员上岗以前都要先熟悉行为准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例如不能卖杂志以外的东西,不能酗酒,不能对行人无礼等等。每个销售人员都必须承诺遵守行为准则。

  新销售人员会拿到10本免费杂志,并以一本1.5镑的价格销售。售出后销售人员就可以用所得的收入以70便士/本的价格购买杂志,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此外,每个销售人员每隔2周必须重新注册销售点。

  没有任何政府的资助、完全依靠商业运作的《大问题》,现在已经是一家年营业额300万英镑的大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人员和几十万的销售量。面对成功,John又给自己设置了新的课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无家可归问题?

  为此他在《大问题》杂志的基础上成立了“大问题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资金除了政府的支持、捐赠等渠道外,杂志也会把所有的盈利都捐给基金会。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杂志的销售人员,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协助戒酒戒毒戒赌、重返家庭等任何个人的问题。

  另一方面,《大问题》在帮助无家可归者的过程中还本着尊重他们的原则:虽然有一些人在《大问题》的帮助下会重返社会,但是还有很多人永远都不可能脱离流浪生涯,作为《大问题》的一部分他们至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社区。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能卖多少杂志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行为来帮助销售人员找到和社会的接点。

  目前除了在英国以外,在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纳米比亚都有了自己的《大问题》。8年前,《大问题》还发起成立了国际街头刊物协会,以联系世界各地的街头刊物,用这个网络来帮助新加入的组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