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央企重组合并易消化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以轩

  中外运与长航两家央企的重组僵局,反映出的是央企非市场化重组的尴尬。

  据了解,中外运集团和长航集团之所以愿意选择走在一起,是由于对当时国资委推行央企做大政策的一种无奈反应。

  国资委原主要领导曾多次提出,到2010年底央企重组到80~100家,每个行业的中央企业要做到行业前三名,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否则国资委负责为其找婆家。中外运和长航的重组,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在两家公司重组前,国资委旗下的航运板块共有5家央企,分别是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中外运集团和招商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其中中远集团占五家运力的55%,位列第一,中海运力占25%,其余三家运力所占比例均不到10%。

  2008年初,经营出现困难的长航开始寻找重组合作对象,当时与几家做航运的央企都有过接触,但最终放弃了比自己实力强太多的中远集团,而与中外运“一拍即合”。

  事实上,这两家央企在战略发展和业务模式上并没有很强的互补性,一个长期从事货运代理和物流服务,一个主要在长江流域提供运力服务,但正是迫于国资委当时做大央企规模政策导向的压力,最终选择了与自己条件接近的“盟友”抱团。

  “业务深度整合的前提是合并同类项,理顺上下游业务的运营体制,但中外运和长航的主营业务其实并没有交叉,同质业务很少,完全可以独立发展。”一位行业分析师对记者分析,如果双方当初的重组经过市场化的程序检验,比如对资产进行尽职调查,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重组并不一定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外界一度认为双方存在同类项的散杂货业务来说,其实双方的业务盈利模式也并不相同。以中外运航运有限公司(00368.HK)和长航凤凰(000520.SZ)为例,前者偏重于国际干散货运输,后者是内贸干散货运输。前者属于船东,靠船舶出租盈利,后者是运输商,靠运输货物盈利。

  早在去年年底,招商证券(香港)研究部研究员余黄炎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推动中外运航运与长航凤凰合并是个“馊主意”。两家公司的运力规模接近;业务模式和船型差异很大;资产负债结构差异太大;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差异大,难以融合。如实施合并,中外运航运的业务和盈利能力必受到拖累,很可能造成“1+1<1”的后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