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企业资金泛滥做“倒爷”小企业救钱若渴行“乞讨”超募资金热衷放贷 折射中国式“钱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16:30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没想到剑走偏锋也没能贷到钱! ”从一家租赁公司设备融资部走出来的王兆明,怀里揣着第二封“拒信”。作为南通一家风电电子配件生产企业的总经理,他急需1000万从市场上购置一台新设备,以匹配逐渐扩大的产能。

  如果说,银根收紧背景下,银行以“前期已经放过款,扩建项目不再放款”为由的拒绝尚在意料之中,那么,租赁公司未能慷慨解囊则令王兆明倍感心碎。

  不少中小企业即使转身“月租金”模式,也难得偿所愿的残酷事实,却无法掩盖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轻松圈钱、换手放贷的疯狂真相。

  【透视:上市公司之怪现状】

  ◎大企业资金泛滥做起“倒爷”

  不占银行贷款额度的委托贷款业务,如今成为风靡上市公司的生财法宝。据Wind资讯数据,上半年上市公司含有“委托贷款”字样的公告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2.3%。在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497亿元的同时,委托贷款逆势同比增加3829亿元,增幅已逼近120%。

  根据《贷款通则》,让上市公司化身“小银行”、争当“债主”的委托贷款,是由公司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银行根据公司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央行统计显示,目前委托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已接近10%。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上市公司的前仆后继?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是:截至7月底,上市公司发布的对外委托贷款公告中,年利率最低为12%,最高超过20%,远远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直逼民间高利贷。

  很显然,相比苦苦支撑的实业投资,放贷利润收入变成一块诱人 “蛋糕”。令人瞠目的是,在上市公司香溢融通2010年1.45亿元的利润总额中,超过3亿元的新增委托贷款贡献了高达6994万利息收益,竟占其利润总额的48%。

  而记者查阅该公司递交上交所的资料,其所属行业类别为“批发和零售贸易”,前身即是宁波大红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金融投资从来不是它的主业。记者进一步梳理委托贷款的去向还发现,不少资金流向了银行融资渠道遭封堵的地产领域。

  比如,武汉健民今年2月就借给主要从事酒店、地产投资业务的武汉汉口饭店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20%;杭州解百则为枫潭置业提供5000万元的委托贷款,年利率16%;ST波导亦向淮安弘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5000万元委托贷款,年利率18%。

  ◎超募资金神秘踪影无约束

  让人困惑的是,上市公司究竟哪来这么多钱“从容”放贷?不争的事实是,相比中小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仍融资遭拒相比,上市公司让资金“滚雪球”的方式却多种多样、轻而易举,包括增发股票(增发,配股),公司债券,可转债,分离交易可转债,权证等。

  而经过仔细观察,一个易被忽略的名词也进入了记者视野——超募资金。通俗地说,就是在定向增发等募集资金的过程中,超出原定发行额度的那部分“闲置”资金。

  数据统计,2009年A股IPO审核重启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批手握巨额超募资金的上市公司。首先,新股超募的现象比比皆是,创业板整体超募比例甚至达到了199.2%。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在2011年上半年164宗 IPO中,预计募集资金为717.4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达到1607.75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24%。

  此外,超募身影不仅在新股IPO时时隐时现,更存在着增发时阴谋“圈钱”的嫌疑。记者在近日风帆股份筹划的定向增发项目中就看出如是端倪:公司昨天披露的中报称,原募投项目 “年产500万只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项目”尚留有1.6076亿元募集资金未投入;但在公司新融资方案中,上述项目又准备融资5.6亿元进行投资,而实际上该项目总投资仅为5.875亿元,这意味两次募资累计的资金已远超出项目实际需要的资金。

  超募现象的普及与超募行为的无约束,导致了上市公司口袋里大量闲钱的存在。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原应投入实业的闲钱又源源不断向虚拟经济领域输送,并反过来助推了中小企业借贷的成本。

  【观点】

  ◎丰歉不均实则利益联盟

  一面是大企业手中闲钱的极度泛滥,另一面是小企业亘古难变的融资困境,两者的连接点是对大企业而言的巨大商机,但对小企业而言,节节攀高的高息借贷却是工业成本的雪上加霜。

  如果对比融资渠道的成本支出,借道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与银行直接贷款相比,利率明显高企。按照宏源证券的一份调研,在信贷额度紧张而造成议价能力普遍较强的银行内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30%;而动辄18%、20%的委托贷款利率已可“媲美”民间借贷。

  换言之,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正依托“上市”的强势平台,将以“实业”名义募集的资金投放到虚拟市场。资金“饥馑”与游资“过剩”并存,资源的尴尬错配使一场不对称的中国式钱荒正轰轰烈烈上演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舞台。

  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的同时,上市公司却与商业银行勾结成食利链联盟,加速恶化整个社会的融资环境。记者注意到,委托贷款的背后操盘手即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代发款项时收取一定手续费,形成了利益捆绑。

  曾有业内人士爆料称,银行会主动去跟在该行有存款的公司沟通,只需要该公司在委托贷款协议上签字盖章,一个银行支行行长与公司财务负责人合谋就可以搞定。

  记者获悉,利益同盟的模式也在依据市场不断调整。过去银行找企业作为“假委托人”,以贷款名义放款给某个项目,企业在该行的存款按高于存款的基准贷款利率计算,银行则在法定30%的区间内浮动放贷利率,赚取差额。而随着融资成本水涨船高,现在是由企业与银行联手推高放贷利率,再在私下协议分成。

  ◎对实业空心化提高警惕

  从某种程度而言,市场化即“用脚投票”。主副业利润差距的日益悬殊,很难让实业不对放贷收益不垂涎三尺。在业内人士看来,原本应该用于补充现金流、项目扩建等实业的募集资金加速向虚拟经济的流动,造成了实业空心化的潜在危机。

  这似乎是实业面对的难解 “线团”:放松银根,放出的货币不断涌入虚拟经济,造成资产价格迅速上升,实体经济存滞胀风险;收紧银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急转直下,出现经济衰退。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任何针对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都可能引起虚拟经济体远远超出实体经济的过度或过于迅速的反应。因为虚拟经济的反应只需要运动的货币,而实体经济的反应则需要较长的实物生产和经营过程。”对于上述现象,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包亚钧分析认为。

  “所以财政通道如果只是泛泛地总量控制,会造成部分货币闲置,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刺激经济的职能,必须采用一系列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和措施来限制公共财政的使用,比如通过制定详尽的产业振兴计划、汽车下乡和彩电等电器购买补贴等。 ”他建议。

  在他看来,设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选择性隔离屏障也能破解当下困局。“可以对企业法人、主要管理者及其家属的股市和房市的投资,包括他们委托的公募、私募基金所获得的资本投资收益,征收高额度的所得税。 ”

  ◎筹募资金去向必须监管

  “按照现行贷款通则,委托贷款是允许的,但立法者的本意是允许个人做委托贷款,而不是企业,上市公司如果将贷款作为数目巨大的、经常性的生钱之道,是违规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少军认为。

  记者注意到,如果从证券相关法律、法规看,委托贷款确实涉嫌违法、违规。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十条及深交所发布的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细则》第十条第十一条明确规定,除金融类企业外,本次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不过,一个漏洞是:用于财务性投资的资金究竟是自有资金还是募集资金,面目难辨,于是上市公司纷纷扎堆的委托贷款就成了暧昧不清的灰色地带。

  由此看来,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相应监管措施的缺位,包括对募集资金是否超额的监管,对募集资金实际流向的监管等。 “上市公司用超募资金搞委托贷款,就违背了招股说明书约定的用途,是对投资者的欺诈。 ”刘少军强调,股市不能成为免费提款机。

  而根据相关证券法,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原本就不得超过项目需要量,募集资金应当专项存储,其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孙立坚:中国式“钱荒”折射产业转型之困

  公司不做实体产业,改投金融资本,在当下的中国经济生态圈里并非一件稀奇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必须解决中国式的钱荒问题,改变今天国家产业资本(看得见的手)和民间金融资本,包括热钱(看不见的手)之间激烈角逐的现状。

  “现在政府拼命倒逼企业结构调整,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增加各种各样的成本,并告诉企业不要做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增加附加价值,这样成本上升也能活下来。但成本上升后,活下来的企业都不想活了,因为利润太薄了! ”孙立坚强调,企业“国内老百姓购买力不强,我造出高端的东西,最终销路都成问题,还不如去做金融投资”的心态就是产业资本出现问题的根源。

  在他看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需求,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中国经济目前人才和资金以及金融体系的成熟度还相对匮乏之际,全国各地都搞同样的新型战略产业的发展规划可能会占用资源、形成低端同质化生产的恶性竞争。

  反而,在传统行业,通过这些年来的学习和磨练,附加价值实际上已有可观的提高,但却遭遇到政策的歧视。 “应该给所有的生产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降低他们的税负、物流成本和提供给他们以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产业资本重新站上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