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研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19:53 来源: 上海国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和公共部门负债率水平仍在安全区
贾康
关于中国地方债的风险度,几年来一直是各方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作为研究者,我在看过审计披露的信息后的一个总体判断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追求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碰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黄金发展期伴随矛盾凸显期,确实需要特别注重防范风险化解矛盾,但如果从地方政府债务、或者公共部门负债率(也称债务率)这样一个特定角度去考察,现在的审计结果已经可以使我们有依据来形成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走到现在,公共部门以债务率水平为关键指标的债务总量,总体上讲是在安全区。
公共部门债务的总量风险,欧盟各国在签订“马约”时曾划出负债率60%的警戒线——虽然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欧盟的这条警戒线已全面失守,但仍可以作为当下对中国债务风险作出评判的一个主要参照标准。
按照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中国2010年底三类地方政府债务(负有偿还责任的直接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偿债困难时可能需政府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合计为10.7万亿元,后两类债务(占其中的37.4%)并不会百分之百地变为实际债务,但我们姑且把它们全部假设为“实打实”的债务,那么算来这个10.7万亿元的债务余额,约相当于中国2010年度GDP的26.9%。再加上中国名义指标表现的公共部门债务(约相当于GDP的20%),和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等(约相当于GDP的6%),中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应在50—55%,仍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并且可望在此次“暗账翻明”之后,更有效地多方配合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使公共部门总债务率今后得到一定收敛。
这一审计结果在使我们有充分信心肯定中国地方债总量风险仍可控的同时,至少清晰地表明了两大问题:第一,过去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明显太低,大量的隐性负债是潜规则强制替代明规则形成的,是我们过去没有能够较快得到统计信息来揭示的,规范性很低,风险的能见度也很低;第二,总量虽然现在尚没有超过安全线,或者说尚处在安全区,但地方债的局部风险不可忽视,如果某些负债率过高的局部地区与具有较高风险的项目一旦由于某些事情触发了已积累的矛盾,产生局部的危机性不良局面之时,可用的机制只能是“救火”,即矛盾掩盖不住、事情闹大之后,要采取救火的方式去平息事态,那么社会代价是相当高的。所以,现在在此审计结果基础上,有条件促使我们针对透明度不高和低水准救火机制的问题,讨论在今后已具有地方债“全景图”、“结构图”的情况下,怎样加强协调、防范风险,追求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要求来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在通盘的总量情况与结构情况摆明之后,我们对于中国地方债风险的所谓“集中爆发”威胁,可以说具有极大的把握来防范和消除。对于某些局部风险的防范与消除,我们已具备多种手段、多道防火墙,包括近年不断充实的银行坏账准备金、地方政府可调剂运用的资金和可应急变现的资产等等。更不必说中央层面依托综合国力提升所拥有的多元化的、实力比较雄厚的手段。至于有些境外媒体藉炒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而把基本判断引向所谓“中国崩溃论”,则完全是耸人听闻的臆测,是没有真实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