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上的蒙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3: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谢璞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谈及内蒙古,人们总会想起这首传唱已久的北朝民歌。那里有沃野草原,也有苍茫戈壁,还有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今天,除了“成群牛羊”、“蒙古包”、“马奶酒”、“成吉思汗”等“标签”之外,内蒙还有许多关于财富的传说。
在总人口不过160万,市区人口35万的鄂尔多斯,有大约7000个亿万富翁,至少10万个资产在上千万的富裕人群,而它的人均GDP甚至超过了香港。统计学的数字与流传已久的“一夜暴富”的传说,挡住了“蒙商”这一财富群体太多的真实,在这些抽象数字与传说背后,“蒙商”这一财富群体如何迅速崛起?
代理福建杨振华851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口服液,由此,他与许彦华、乌力吉掀起了中国保健品创业潮。在完成第一桶资金积累之后,吴炳新创办了三株公司,而乌力吉则组建驰誉集团,许彦华也开办了华泰公司,他们也将内蒙医药军团“渠道+人海销售+广告轰炸”模式迅速覆盖到了全国各地。
“在三个人的带动之下,内蒙人医药创业逐渐蔚然成风,大约有30万的‘内蒙医药军团’如成吉思汗的铁骑般纵横全国。”邓九刚说,“1999年,威联公司创办了‘内蒙药交会’,每年正月、八月两次的药老板的聚会,每次药交会呼和浩特几乎所有的酒店宾馆都得爆满”。
8月15日的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我们看到了内蒙医药军团的一幕。在酒店门外,近百人的队伍,几十人成群地高举着一家家的保健品招商广告,或游走在街头,或静候在路边。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高举着各种广告牌的他们汗流浃背地等候在酒店门口,他们都在试图找到慧眼金主。在凤凰传奇的“民族风”音乐中,他们都似乎在做着与吴炳新当年一样的梦。
旅蒙与蒙旅
与晋商、浙商、粤商这些有着历史延续的财富群体不同,人们并不认为蒙商有着特殊的历史传统与传承。事实上,历史上最早的蒙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蒙商人”,他们有着一样的历史积淀,这便是源于横跨亚欧大陆的“茶叶之路”。
“先有复圣公,后有包头城。没有茶叶之路的繁荣,便没有今日的包头与呼和浩特,便没有今日的蒙商。”内蒙作家协会副主席邓九刚如是评价蒙商的起源。
邓九刚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民间自发成立的“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他热衷于北方商旅的研究,也曾出版过《大盛魁商号》、《鸣沙湾》这些商业历史小说。在他看来,茶叶之路是蒙商的起源,而旅蒙的晋商、皖商也最早完成了蒙商的现代化商业启蒙。
旅蒙商人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康熙年间。彼时,康熙征讨戈尔丹部落,清政府大军压进蒙古草原。数以十万计的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这些粮草不可能全部由遥远的中原调运,只能依靠草原上的牧民提供。筹集军需本身便是规模甚大的商业活动,军队中的后勤负责人与牧民频繁接触中逐步熟悉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发现,在草原上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
随着战争的结束,不少人留在了草原上,做起生意来。天然的边界优势、丰富的农牧资源,给了内蒙商业以最初的发展契机,旅蒙商人也成为“蒙商”的最早由来。从此,在清朝至民国的数百年时间里,这条从福建、四川等茶叶产地起,到俄罗斯止的跨国贸易商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传说,这才有了后来的山西乔家大院。
根据邓九刚统计,在清代归化通司商会、耆老商会等组织超过100家,从全国各地涌入草原,加入行社、游动叫卖的“丹门庆(蒙语:货郎)”大约在30万-50万人,而呼和浩特在茶叶之路鼎盛之时,一个城市便圈养着16万峰骆驼。
离乡背井之下,旅蒙商人培养起坚韧与抱团的习性,随着逐步融入到了信仰宗教的草原部落,“关公崇拜”的旅蒙商人们也越发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两种文化的胶着与融合,也造就了今日蒙商们争强好胜、直爽而敢想敢干的性格。这也是今日蒙商这一群体的特质所在。
旅蒙商人是“蒙商”的最早代表,而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代表性的“蒙商”群体则是“内蒙医药军团”。内蒙医药军团的代表人物便是三株集团的吴炳新。
1958年,为支援包头钢铁建设,山东荣城某一乡村的吴炳新成为众多援包大军的一员。20年后,辞职下海的吴炳新先后在包头、兰州、淮安等地创业,卖过豆芽,开过糕点厂。1988年开始
黑金与财富
内蒙医药军团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蒙商的第一批代表,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迅速崛起,煤炭黑金也完成了第二批蒙商的群体塑造。
“医药保健品生意成就了第一批蒙商,而煤炭则成就了第二批的,也是数量更多的蒙商。”在呼和浩特的丰泽大厦,茶叶之路研究会秘书长张玉说,“这栋大楼的老板就是靠煤炭起家的”。
茶叶之路研究会是由企业倡导下成立的民间组织,张玉所供职的贵邦圣泰投资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贵邦圣泰之所以要积极推动成立茶叶之路研究会的成立,是因为它正在投资一个资金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的旅游项目——清水河县老牛湾旅游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茶叶之路的宣传来扩大老牛湾旅游的知名度,同时能够借助研究会的身份与政府沟通,获得相应的政策与资源的支持。
煤炭为贵邦圣泰的地产、旅游投资提供了资金基础,同样也是鄂尔多斯“暴富”传说的源头。据资料显示,鄂尔多斯有大约86%的土地面积不适宜土地开发,但它位于中国最大的煤炭富集区的核心地带,在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的地层下,都埋藏着煤矿。已探明储量1676亿多吨,预计储量近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
煤炭业务为核心的多元化拓展是鄂尔多斯与呼和浩特许多民营企业的共同特点。从蒙商群体的财富之路来看,煤炭黑金的繁荣之后,进一步催生出房地产、酒店和餐饮服务的新富人群。
作为鄂尔多斯首家PE——鑫泽股权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方永飞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要频频接待不少前来咨询的“煤老板”朋友,他们都手握重金,却不知道该如何投资。在鄂尔多斯几次金融论坛、私募论坛之后,越来越多的“煤老板”都开始向他请教关于注册私募基金的问题。
方永飞介绍,今年鄂尔多斯已经有7~8家私募基金注册,到年底这一数字将会变成十几家。现在在鄂尔多斯富人们的交谈中,“私募”、“LP”、“GP”都是时髦词汇。“煤炭是鄂尔多斯通向财富之路的引擎,煤炭带动了经济繁荣,进而促进了房地产、餐饮、酒店的繁荣。”方永飞说,“在鄂尔多斯东胜区,金碧辉煌的都是4星5星的酒店,并且很难订到位置。”
“黑金”的繁荣带动了鄂尔多斯经济的腾飞——从2005年到2010年,鄂尔多斯GDP从550亿增加到2600亿,而财政收入也由原来的93亿元,增长为538亿元。短时间的财富迅速累积也让鄂尔多斯政府有了更多的底气开始考虑经济与产业的转型,当然,鄂尔多斯转型的迫切性还在于煤炭经济的繁荣背后,也催生了诸如贫富差距过大、房地产泡沫与房价虚高等诸多问题。
在鄂尔多斯副市长、金融博士李国俭的推动下,鄂尔多斯出台了包括“5年免税,5年减半”等优惠政策,希望将鄂尔多斯打造成为西部金融中心。鑫泽股权投资公司便是鄂尔多斯蒙商中“吃螃蟹的人”。
新蒙商与绿金
煤炭经济的财富积累催生了房地产繁荣甚至泡沫,也是鄂尔多斯民间借贷这一“勇敢者游戏”的根源所在。但谁也不知道,究竟“黑金经济”能够持续多久?
一些清醒的蒙商开始意识到转型的必要,在他们看来,新蒙商不应该只是“煤老板”的形象。郗树森与高永平便是新蒙商转型的代表。
8月14日,我们在北京星河湾的小区里,见到了还在商务谈判中的鄂尔多斯商会会长郗树森、副会长高永平。郗树森的此次北京之行其实是陪家人休假,做健康体检。由于业务繁忙,他与高永平必须充分利用在北京的时间,进行商务拜访。
今年6月18日,郗树森与高永平所推动的鄂尔多斯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与方永飞一样,他们也需要频繁地接受来自当地企业与商人的各种咨询。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者,两位鄂尔多斯商会负责人都在为“打造金融中心”的设想奔波于北京和内蒙之间。
此次北京之行,郗树森与高永平先去了清华科技园,希望能够将清华科技园的一些项目引入鄂尔多斯,后来又与王明夫的和君金融商学院进行合作探讨,他们希望在鄂尔多斯成立金融商学院,为当地的蒙商做金融培训服务。
“鄂尔多斯不差钱,就缺金融人才。”郗树森说。“为了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对金融企业免税5年,减税5年的政策优惠。培养一家上市公司,政府将给以1000万元的奖励。”
在郗树森的设想里,资金充裕的鄂尔多斯不应该只有“煤炭经济”,他更喜欢“绿色”、“环保”、“高科技”这些词汇。
能够集“绿色”、“环保”、“高科技”这些词汇于一身,最具内蒙特色的产业或许是沙草产业。众多沙草产业的掘金者中,呼和浩特的内蒙古永业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
永业集团是内蒙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吴子坤曾是商务通的内蒙总代理。通过商务通、名人等代理业务发家之后,吴子坤创办了永业集团。永业集团核心业务是通过褐煤、土质煤提取腐植酸,由此生产和销售“生命素”化肥,随着“生命素”产品的热销,吴子坤将永业集团的业务逐渐拓展到了旅游业与沙草种植(苁蓉、苦豆子种植,以及相关产品研发)。
今年5月,美国摩根士丹利向永业投资了4000万美元,作为新蒙商的代表,吴子坤已经习惯了频繁地奔波于纽约、北京和呼和浩特三地。在他看来,除了“生命素”以及相关产业价值链延伸之外,永业的未来更在于沙草产业。
“蒙商的未来不应该在煤炭,应该在沙产业、草产业的绿金”。作为沙草经济的极力支持者,郝诚之对于郗树森的设想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年及古稀的郝诚之曾与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保持着多年的沟通,在他看来,内蒙沙漠的恶劣环境其实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遇,“黑金”之后,新蒙商更应该把眼光聚焦在沙草产业——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蒙商们已经开始布局沙草产业了。
发祥边境商贸,崛起于煤炭黑金,蒙商能否在新的PE与沙草绿金继续着他们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