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水皮杂谈:QE3是药三分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23:15 来源: 华夏时报

  岁月如钢刀,不衰也飞快,生活中的变化一二年是不知不觉的,但是数十年却是翻天覆地的。

  三十年前万元户在中国的概念和现在的亿万富翁差不多,甚至更珍稀,三十年后万元户又算什么呢?只能算政府救济的对象。

  北师大教金融的钟伟教授想搞明白三十年前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从居民家庭收入,居民人均储蓄着手,选取了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结论是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这个数字对不对,每个人有自己的体验。水皮只是觉得财富的概念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比如1981年的中国人几乎没有房地产的概念,大家住的都是公房,房产算不上什么财富。

  而现在房产已经成了家庭财富的主要形态和载体。要不高院就婚姻法中房产的界定就不会出台也不会引起千万家庭如此巨大的骚动,而如果刨除房产,仅以居民手头可支配的现金或储蓄作对比,那么现在拥有255万资产的家庭和当年万元户的财富数量上也许是相当的,但是社会地位则相差甚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更何况,钟伟的时间截点是2007年,也就是金融危机之前,而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救市,流动性泛滥已经超越金融危机前的宽松,货币贬值的速度比时间的流逝更快,恐怕300万元都顶不上危机前的250万,更不用说三十年前的一万块了。

  这就叫通货膨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结论之一,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真的不是万能的,因为钱会老,会不值钱;

  结论之二,钱不能放在银行里下崽,因为会越下越小,钱必须花出去才叫钱,必须换成东西才保值,比如房子;

  结论之三,钱是最不安全的,政府手中只要有印钞的权利,那么此钱作为载体的财富随时有被清洗的可能,从长期的角度看,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

  钱多了不是好事情。

  美国的次贷危机能演变成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格林斯潘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乘数效应被衍生品刺破之后形成阶段性的流动性短缺,为了恢复市场的功能,美联储一次救市就是7000亿美元,二次量化宽松又是6000亿美元,结果就是现在又开始讨论QE3的可能。

  如果说危机之初的7000亿美元的确是应急,是不可避免的,是看在财政部长保尔森下跪的情急之下的面上,那么二次量化宽松的6000亿美元已经有点急于求成、自欺欺人的味道。表面上看,股市涨了,道指曾经从11215点涨到12876点,但现在又回到了11400点左右,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却因此而上下剧烈波动,原油期货价格从85美元冲上115美元,粮价甚至出现翻倍的涨幅,这些本身都加剧了CPI的上行压力,反过来成为经济复苏的阻力,相当多的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导致这些国家经济没有复苏,物价率先上涨,不得不紧缩银根,左右为难。从市场表现看,惟一长期受益的品种是黄金,价格由此前的1337美元涨到现在的1800美元左右,而黄金的行情本身就说明了乱世情结。此时此刻,QE3会是谁的寄托呢?只能是瘾君子的寄托!只能是高盛这样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投行的卡洛因!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这点道理美国政府有人懂,所以副总统拜登专门到中国登门拜访,美联储的伯南克自然也懂,所以在怀俄明州杰克霍尔的央行年会上绝口不提这样的话题,饮鸠止渴不可持续。

  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美国不缺钱,中国也不缺钱,不缺钱的美国不再量化宽松,不缺钱的中国就没有必要继续从紧,巴西出人意料的降息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