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本周推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06:24 来源: 时代周报

  ☉报道篇

  中国最能筹款慈善组织的钱去哪了?

  作者:陈中小路胡泉柳大川来源:9月2日《南方周末》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库的排名,河南宋基会2010年末时,资产已近30亿元,在全国两千多家慈善基金会里名列第一。在这个榜单上,河南宋基会已是三连冠,且资产规模爬升速度极为惊人。河南宋基会的募捐能力,连年都是令人咋舌地强大:2009和2008年,河南宋基会分别募得6亿和8亿的善款。然而,与筹款能力的强大形成反差的是,在公益支出的榜单上,河南宋基会却名落孙山,2010年和2009年的公益开支只有1.4亿元和8000万元,离规定金额相去甚远。

  大量的钱哪里去了?资产负债表的答案是,大量资金都在“应收款项”科目下面—简单来说,就是已被借出。这些资金流入诸如宋基投资这样的,以张悍东或下属员工们为股东的各种“宋基系”公司,除了进行各种投资业务,甚至还有大量资金被用于放贷。在河南的一些企业圈子里,宋基投资方面可以“放贷”,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

  南方周末记者翻阅了十来家宋基投资相关公司历年的年审报告,可以看到许多借进来的钱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河南宋基会,而最终资金的去向则是五花八门,仅记者所掌握的部分名单,就分布在房地产、钢铁、计算机网络、商品贸易等诸多领域。这种混乱的借贷关系,风险不可避免,通过公开途径就能轻易查阅到多起这类“宋基系”公司和各种社会企业的借款纠纷。至于河南宋基会那高得让人费解的捐款收入,其中一部分便来自于此,这也是河南宋基会的一种“商业模式”—宋基放贷,捐款付息。

  点评:至此,中国三大基金会(红十字会、青少年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全部遭受信任危机。这是一个令人生气又泄气的事实,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它都在那里。但苦中作乐地幻想一下,只是幻想一下,也许民间慈善的春天即将到来。

  ☉评论篇

  谁给了“毒苹果”生长的机会?

  作者:吴木銮来源:9月5日《新京报》

  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苹果产品被指与严重污染有关。国内五家环保机构指控苹果公司在华的27家疑似供应商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毒苹果”为何不出现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也承接国际大企业低端制造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为何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呢?

  许多国家的政府也使用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有官方资助的劳工培训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与中国不同的是,国外许多地方政府特别关注一些议题。比如给企业税收激励必须师出有名。由于政府是在使用纳税人的钱,并且是由公民选出,因此他们不能给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此外,对于环保的要求极其严格。如果企业生产引发当地人口对环境的不满,政府是不会怠慢的。

  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地方政府使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外来资金。许多地方政府要求“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工作班子负责”。“招商引资”的数量还需要立各种军令状,完成不了有可能丢“官帽”。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与对民众服务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只要企业能创造产值、推动当地生产总值的增长,许多地方政府都愿意引入。地方环保部门本来可以起到遏制地方政府的作用。遗憾的是,受“人财物”等因素制约,地方环保部门时常成为维护当地污染企业的机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毒苹果”才能在国内很多地方大行其道。

  点评: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一再上演“奇迹”,但奇迹的取得是以环境受损、生态恶化、食品危机等为代价的,这种高昂的代价注定让“中国模式”难以推广。“绿色GDP”的概念更多的时候只是另一种政绩、另一场秀,等到何时真正落实了,毒苹果才不会再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