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需求造就产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17:10 来源: 《中国投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钢铁产能持续增加,而对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担心一直存在。专家分析指出,产能是市场需求的体现
《中国投资》 2011年第9期
文/本刊记者 郭琳
今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钢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呈现出高产量、低库存的行业特征。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35054.30万吨,同比增加3066.20万吨,增长9.6%。上半年全国平均日产粗钢193.67万吨,相当于年产7.06亿吨。其中,6月日产水平达最高,相当于年产粗钢7.29亿吨。上半年累计粗钢表观消费量33348.3万吨,同比增长8.56%,尤其是二季度消费增长明显。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产销率99.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钢材库存量自3月以来持续下降,总量低于去年同期。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自1996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周期,对钢材的需求急剧增加。相对于“十五”时期而言,“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成倍增长。受益于此,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亿吨。
在中钢协2011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更是预测称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已经超过8亿吨。对此,迟京东分析认为,8亿的产能是市场决策的结果,并不能以此来判断钢铁产业产能是否过剩。他进一步对《中国投资》说:“未来10年,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市场需求带动产能扩张
现阶段我国钢铁产业的巨大产能是市场需求旺盛的直接体现
判断钢铁行业产能是否过剩应该使用产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两类指标。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2010年重点研究报告“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以下简称“课题”)认为。
产能利用率是表示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指实际产出与设计生产能力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资源是否真正能得到有效利用。它被认为是反映产能利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最为直接的指标。2002—2009年我国钢铁产能的平均利用率约为83%左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产能利用率的正常范围是79%—83%之间。我国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正是处于这一安全区间。并且与美国、日本相比,我国的产能利用率更合理。从产能利用率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从经济效益而言,盈利水平不高一直被看作是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标志之一。迟京东指出,钢铁产业盈利水平不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国际铁矿石采购中的话语权不够。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平均到岸价格为每吨160.98美元,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47.92美元,涨幅为42.41%。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3425万吨,“按照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6.5计算,光是进口铁矿石我国钢铁行业成本就增加了1041.1亿元人民币。因此,仅原料成本就稀释了很大一部分钢铁行业的利润”,迟京东对《中国投资》表示,不能单纯从利润率一个数字来判断,还应了解数字背后的原因。此外,钢铁产业为下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如,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实现7131.1313亿美元就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呈现出“拥有庞大产能但产能利用率不低”“利润率不高但经济效益并不低”的特点,这跟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分不开的。显而易见,下游产业的市场需求大小是决定钢铁产业产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现阶段我国钢铁产业产能的扩张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直接表现。
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了《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HRB400,即热轧带肋三级钢筋,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是又一利好。“钢结构正经历着行业景气周期向上的重要时刻”,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称。
除了建筑产业之外,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直接推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下游产业对于钢材的需求将达到7.0亿吨左右。
而投资对于钢铁产业产能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课题指出:我国的投资率,即固定资产与GDP的比率超过35%时,钢材消费便快速增长;投资率超过40%时,钢材消费便高速增长。恰恰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在35%—51%之间运行,钢材消费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问题
钢铁产业存在产能水平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钢铁产业已形成了包括矿山、焦化、炼铁、地质勘探、工程设计等部门构成的完整体系。但钢铁产业中仍然存在产能水平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我国钢铁产业产能水平极不平衡,低水平产能仍占相当比重。课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仍有年产7500万吨生产能力的小高炉在运行,年产2500万吨的小转炉和小电炉也在生产。尽管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钢铁产业的产能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地方和企业的投资冲动下,一些高端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苗头。据中钢协数据显示中厚板、热轧板卷价格不仅涨幅小,甚至低于同期螺纹钢价格。由于造船、汽车、工程机械等增长趋缓,钢铁产业产品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板带材产能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的产能利用率高于欧美,但是由于行业集中度低,不能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给市场造成较大压力,从而影响了行业盈利能力水平的提高。兼并重组无疑是解决行业集中度低的有效措施。兼并重组不仅可以减少行业内的无序竞争,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提高话语权等,并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买实力。同时,有利于政府对于钢铁产业的生产总量进行调控,降低库存风险。近年来,在国家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兼并重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山东钢铁集团的组建。
如今,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不仅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而且优质焦煤对外依存度也在持续提高。资源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工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专家建议,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加快对国内资源的开发,增加技术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布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城市钢厂搬迁就是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步骤。此外,根据市场需求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在市场需求量大的地方建立新的钢厂也是优化产业布局的方法之一。“我国东南沿海的钢材长期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调入。这样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还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如果能依托当地良好的港口条件,根据市场需要建设钢厂是不错的选择”,迟京东表示。
上下游联动促产业转型
在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隐性成本也需要进一步考虑
从产能利用率的国际比较来看,解决总体产能是否过剩一直不是我国钢铁产业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在我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下未能被内部化的资源环境等相关社会成本,缓解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对资源、能源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压力显得更为迫切。
我国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基于过度压低土地、资源、环境成本而实现的。课题指出,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一直被认为是能耗污染大户,其能源消耗约为全国总能耗的15%;生产1吨钢材,大约需要消耗23吨自然资源;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粉尘排放量占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5.18%,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7%??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总量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从对于资源的消耗和需求总量来看,这种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是行不通的,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由于国内钢材市场消费层次呈现出多样性,一批国家限令淘汰和亟需升级换代的产品仍然大量生产,而一些高端产品在国内却没有市场只能出口。“高层次、高性能和升级换代的高档次钢材在国内的推广面临困难”,迟京东向《中国投资》表示,市场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解决高档次钢材的推广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是钢铁企业一家说了就能算的,需要上下游企业联动。
一方面,钢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市场推广能力,改变过去单纯供应产品的发展模式,加快向技术服务、材料服务转变,借鉴国际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打造“自主品牌”。如浦项已在全球兴建了40余家钢材加工中心,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增强了下游客户快速响应的能力,从而也延伸了价值链,使得浦项钢材进一步增值。另一方面,下游企业要积极使用升级换代产品。这不仅需要企业努力,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制定产业标准以促进材料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