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当前宏观政策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17:10 来源: 《中国投资》

  应将调控重点从反通胀为主调整为反通胀与稳增长、调结构等并重,将政策重心从需求管理转变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货币政策要坚定不移控制通胀,财政政策则需在健全食品供给体系、稳定增长、促进创新、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投资》 2011年第9期

  文/宋立

  一、宏观经济政策到了需要适当调整的时间窗口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部分实现“软着陆”,从当前的经济增长数据来看,虽然宏观经济政策是否立即放松尚需进一步观察,但进一步紧缩的理由似乎已不充分。而从物价角度来看,则仍然存在继续甚至进一步紧缩的必要。因此,笔者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到了需要适当调整的时间窗口。

  由于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化的趋势分化,宏观经济政策到了需要进行目标分解、角色分工、以各司其职的时候。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不是需求冲击而是供给冲击,因此,需要将政策重心转变到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方向上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二次转换。货币政策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反通胀,财政政策则需要在稳经济、促创新、保供给、调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考虑到政策紧缩的滞后效应需要现在开始考虑政策调整

  总体来看,现在的政策紧缩程度已与2008年上半年相当甚至更紧,当然由于目前不可能再次发生危机,不必担心下一步经济增长会像2008年四季度那样急剧下滑,但物价也不会像2008-2009年那样容易控制,充分认识抑制通货膨胀的艰巨性十分必要。虽然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存在明显的政策“超调”,但前期政策紧缩的滞后效应不能不提前考虑。由于银行创新等脱媒现象,货币供应量已不能全面反映资金供给情况,需要观察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包含的政策信息不可忽略。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从2010年2月开始下降已超过5个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从2009年12月开始下降已超过6个季度。目前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均已略低于危机前水平,且狭义货币增长率已经慢于广义货币增长率。按照货币政策作用4-6个季度的滞后期,货币紧缩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将逐步显现出来。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增长率变化的相对关系,则预示着下半年有出现比较大的经济减速压力。因此,不能不从现在开始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问题。

  2.宏观政策需要从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供给管理为主

  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与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大量投放货币,但商业银行等并没有及时转化成为信贷,以致发达国家投放的货币成为推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和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上涨的过剩流动性,因此,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冲击主要是需求冲击。但我国面临的却主要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膨胀。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依次包括:一是天气等因素导致的食品生产供给问题。二是内部供给冲击,主要包括劳动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及汇率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三是外部流动性、供给及意外冲击,主要是发达国家过剩流动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北非中东动荡和日本地震海啸核危机带来的意外冲击。最后才是应对危机政策带来的需求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等。由于食品冲击伴随夏粮上市在逐步减弱,流动性冲击及与其相关的预期因素已经释放,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内外部的供给冲击,且这种压力正在逐步加大并将接替食品价格成为通货膨胀新的源泉,在此背景下,如继续采取以需求管理为主的紧缩政策,不仅无助于管理通胀,还将有负作用。因此,应该及时将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从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以供给管理为主。

  3.经济形势分化需要宏观经济政策适当分解目标,分工应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求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对近年来的宏观政策体系进行必要的总结,推动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化。为此,要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重心调整的同时,推动宏观调控从重预测向预测、对策并重转变,政策操作从“定向”粗放向“定量”精细转变以及不同政策工具从“齐抓共管”向“分工负责”转变。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发生不同方向变化,统一方向、步调一致的“粗放型”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难以适应,有必要对宏观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分解,对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进行适当的分工,进行“精细、量化”的政策搭配。从当前实际来看,可主要以货币政策完成反通胀任务,而主要以财政政策完成调整结构、稳定增长和改善生产供给体系等任务。

  二、对下一步财政货币政策的几点建议

  1.稳健货币政策:坚定不移反通胀并适当兼顾稳增长

  货币政策要积极运用政策工具,稳定通胀预期、防止输入型通胀与游资冲击,并在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不对称运用利率政策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我国当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之间存在3.06%一年期名义利差和约2.5个百分点综合利差,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也略高于发达国家。面对新的形势,有必要不对称运用利率政策,提高存款利率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稳定贷款利率以稳定经济增长,并发出明确坚定的反通胀和稳增长信号。

  ——在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由于金融体系内在缺陷,紧缩政策往往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2008年上半年,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时,由于物价上涨部分尤其新涨价部分的非需求拉动性质,如果再继续紧缩货币供应,不仅无助于反通货膨胀,反而有损于未来经济增长。有必要促使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可在四季度物价逐步稳定后采取必要措施促使狭义货币增长率适度回升至15%左右的长期趋势水平。

  ——积极运用汇率政策对冲输入型通胀压力和国际游资冲击。当前情况下运用汇率政策十分必要且利大于弊,有利于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

  ——相机运用准备率政策对冲游资冲击。在国际资本进一步流入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运用准备率政策。否则需要审慎运用,以免造成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等负作用。

  2.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保供给,稳增长,促创新,调结构

  应对复杂经济形势,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要改善生产供给,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稳定需求以稳定增长,同时要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以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建设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机制。利用财政超收资金着力建设农产品尤其食品稳定生产与供给机制而非简单的增加生产。同时加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畜牧防疫保健等支出。

  ——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保障房建设,加大自主创新等结构调整支出。提高农村电脑推广和城市电脑普及补贴。

  ——推进税制改革与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减轻个人和中小企业等税收负担。降低消费升级关键产品进口环节税收。

  (作者: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分享更多
字体:

滚动新闻其它文章

《中国投资》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