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产业结构成我国竞争力瓶颈 排名居全球第26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22:22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丁平 孙秀红

  世界经济论坛7日发布《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内地排名比上年升了一位,居全球第26位。

  《报告》主要观察各国的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性和创新指数等。

   有关专家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一直稳步提升,但在金融市场发展和技术就绪度等方面表现欠佳,产业结构仍是制约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中国优势

  《报告》称,发达国家过去7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却稳步增长,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有了积极改善。这从《报告》排名中也可以看出:美国由去年的第4位下跌至今年的第5位,日本由去年的第6位下跌至今年的第9位;巴西则从去年的第58位上升至今年的第53位,中国内地由去年的第27位上升至今年的第26位。事实上,自2005年起,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一直稳步提升。

  对此,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导报记者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应对迟缓,政府效率让民众担忧,经济发展减缓;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则在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中展示了经济活力。

  “发达国家的优势依然强劲,但中国的崛起迅速,潜力巨大。”倪鹏飞说,中国的宏观环境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财政状况稳定,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基本面良好。

  “与其他G20经济体比较,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企业素质、公共部门素质、家庭素质上。”倪鹏飞说。

   这一点,正如《报告》所称,与发达经济体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

  经济总量巨大但整体落后

  虽然成绩值得肯定,但去年中国GDP就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竞争力排名却远远落后于日本,这说明中国在某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对这种差距,《报告》认为,中国在技术设备、高等教育与培训、金融市场发展、商品市场效率、基础设施等方面亟待提高。

  “从《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技术就绪度方面表现并不好,产业结构是我国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倪鹏飞坦言,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排名提升速度较快,总量巨大,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整体落后,产业结构在低位徘徊,形势严峻。

  他举例说,中国的创新竞争力远低于日本、韩国;高端人才指数仅为美国的1/12、日本的1/10。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很快是个事实,但并不意味随着经济增长,影响力就是正面的,综合竞争力就能大幅提高。”

  他认为,中国在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教育健康等国家核心竞争力方面,和排名前列的国家差距还非常大。公共制度整体排名在G20中也相对靠后,公共制度体系薄弱。

  “国家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包括经济总量,还包括经济效率、经济结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倪鹏飞建议,中国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鼓励创新,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在科技、教育、人才、金融等关键方面逐渐突破。

  排名反映的不一定是事实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员李少军表示,世界经济论坛有较高的权威性,但一个全球竞争力报告并不能准确定位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这就好比足球比赛,各个球队都有排名,但真正的比赛结果并不一定和球队的排名相符合。”李少军解释说,不能绝对地说,中国比排在26名前的国家弱,比排在26名后的国家强,只有在国家(地区)竞争时才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李少军认为,全球竞争力排名有一定的科学性、参考性,可以看出我们丢分在哪里、赢在哪里,但这并不一定是事实。我们需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报告》,需要核对数据的来历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此外,这是一个西方国家的报告,《报告》把我国内地、台湾、香港分开排名,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这12个指标中,第一个指标就有争议。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合理,很好,但西方国家并不一定认可。”李少军说,“制度”这项指标涉及价值判断,政治制度并不能用数据来比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