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交通,一个并不奢侈的梦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周渊

  自工业革命开始,大机器生产的步伐不曾停止,人类的移动速度日新月异。汽车、飞机这些钢铁怪兽载着人们在地球上狼奔豕突,交通工具的精密和吨位几乎成为旅行舒适与否的同义词。在这个讲究低碳的时代,身无长物的普通人却能告诉你,交通的本质是成为人类双腿的延伸,而不是另一处贪图享受的避难所。

  在“交通,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自制交通工具”的展厅里,你可以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民间智慧”的光芒。策展人恩里科·博桑(Enrico Bossan)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的创意,解决未来的能源缺乏,这是这个展览最为与众不同之处。”

  中国版莱特兄弟

  本次展览中,两位中国艺术家设计的交通工具占据了非常显眼的位置,或许称他们为艺术家并不妥当,机器人黄包车的设计者吴玉禄是京郊的农民,而自制飞行器的主人王强则是浙江的一名理发师,然而他们的创作却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机器人黄包车颇有些农民重金属的意味,金灿灿的铁皮机器人,乒乓球做的眼睛,海绵做的嘴巴,乍一看有些滑稽,却是恩里科最钟爱的交通工具,他介绍说:“发明者最初的创意是要带着老婆去市场购物。”

  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设计初衷最打动人心,在过去的20多年里,吴玉禄用废弃的铁丝、金属等材料在家制作了几十个机器人,拉黄包车的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记者表示:“十多岁时,我就梦想搞个能模仿人或动物动作的机械。”他也因此被冠以“执着梦想的农民”的称号。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自制飞行器的主人王强,这名浙江理发师的故事堪称中国版的莱特兄弟。从去年春天到秋天历时八个月的时间里,王强和他的大哥一心扑在“造飞机”的事业上,王强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材料,查阅各种资料,制作出这架成本在3万元人民币左右,能飞3500米高、400公里远的飞机!

  然而这并不是他第一个自制交通工具,而是前一架飞机的改进版,试验过程堪称惊悚。“飞行过程中发动机故障,只好迫降,撞到平房顶上,瓦片都碎了,机翼也毁了,所幸人没有受伤。”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王强还是有些后怕。

  除了对飞机的爱好之外,王强对赛车也情有独钟,“我有一辆川崎1000cc,一辆本田400cc摩托”。而他驾驶飞机时穿的也是全副武装的赛车服,在天上地下演绎速度与激情,他笑称自己开飞机有“上瘾”的感觉:“像鹰一样在天上飞,我可以看得更远,地上的工厂、河流一览无余,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还不会堵车。”

  “造飞机”的梦想永不停止,王强对现在这架飞机还不甚满意,“下一次改进我希望能坐两个人,座舱由敞开式变为密封式,这样能飞得更高”。

  用智慧对抗贫穷

  而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自制交通工具则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受到地方因素的制约,这些交通工具并不如大机器生产那样完美无瑕,但却散发出一股迷人的原始气息。非洲肯尼亚地区的女孩把自己的头当成交通工具,用当地特有的彩色Kangas和Kikois面料做成包袱扎在头顶上,里面可以盛放水、食物和木材等,以自身为动力来“驾驶”这一独特的交通工具,承重量甚至能达到自身体重的一半!

  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这里的人数与意大利相等,但与平均两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意大利不同的是,这里平均每80个人才拥有一辆汽车,资源的匮乏令这里的人们对摩托车进行改造,制造出能够承载15人的新型交通工具,在当地,邻居、朋友,甚至陌生人都能够“搭便车”。

  环保与节约能源是本次展览的另一大特色。肯尼亚人将自行车改造成可载人的自行车出租车“Boda-boda”,五颜六色的车身,还可以漆上当地特色的图案花纹,舒适的座椅和脚踏,甚至还有一个贴心的手把。车夫们在每天早晨6点开始新一天的营生,晚上七八点收工回家,“的哥”们每天可以赚到700先令(相当于8美元)。

  入口处一幅巨大的插画吸引了众人的视线,图上展示了31岁的肯尼亚人曼苏尔自制的塑料瓶大船,蓝色的大船由塑料瓶、轮胎和帆布等组成,巨大的“CENTURY”字母印在船身上。为了纪念一千多年前商业繁荣的拉穆(Lamu)港口,在当地土生土长的曼苏尔造了这艘 “世纪之船”。

  至于灵感的来源,年轻的创作者称其“来自上帝”,“没有任何人教我怎么做,上帝指引着我要做这样一艘船,我花了4个月时间收集这些塑料瓶子,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艘船。”而之所以取名为“世纪之船”,曼苏尔表示因为轮胎和塑料都能在水里存在超过100年而不变形。

  最初人们嘲笑他的创作,当见到这个由垃圾做成的大船在水面行驶时,人们不禁赞叹道:“哦,这船不会漏水,还能完好地浮在水面上,这真是奇迹。”现在曼苏尔仍在改进大船的设计,“我正开始造一个通道,接着我要建一个能睡觉的地方,还有厕所、餐厅以及另一个船长室。”

  如恩里科所言,本次自制交通工具展览在策展方面并不拘泥于实用性和极度古怪的博弈,而重在挖掘这些奇思妙想的交通工具背后所表现出的普通人的奇思妙想。

  “无论是由于地方制约因素的激发或是对梦想单纯的追求,这些发明家和他们奇怪的‘机器’都证明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