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券商集合理财别拿管理费当救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1:2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张玉香

  在佣金不断下滑,经纪业务每况愈下的情况下,隶属于资管业务的集合理财一度成为券商的救命稻草,也是其摆脱“靠天吃饭”命运的一条重要出路。然而,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却并未能实现对券商的救赎。

  据朝阳永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在198只可统计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在今年只有19只获得正收益。部分券商的理财产品在今年年初清盘,亏损高达40%。

  不少投资者亦因为当初券商承诺的保本、收益等无法实现而将券商告上法庭。类似的诉讼并不少见。

  券商在集合理财业务上,有着天然的短板。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券商集合理财的资产管理规模仅为1300多亿元,而与之相比,公募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

  此外,在政策上,券商集合理财也有着诸多的限制。根据2008年施行的《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禁止通过电视、报刊、广播及其他公共媒体推广集合计划,并规定接受单一客户参与资金不得低于证监会规定的最低限额。其中,限定性资产管理业务和非限定性资产管理业务的最低限额分别为5万和10万”。

  更火上浇油的是,在此情况下,券商集合理财的人员变动非常频繁。以某款理财产品为例,在其详细年报中显示,仅在2009年该理财产品就更换过三次投资经理。

  知名度低、不得大肆宣传,而且人员变动频繁,意味着一些券商的业务员在推销时会进行“保本”等口头承诺。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券商急于转型的迫切。

  业内普遍认为,资管业务是券商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一些国际的大券商,比如大摩等,资管业务基本占其全部业务的20%左右。

  而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109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1.02亿元,其中资管业务净收入仅为8.9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2%左右。

  券商资管业务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业绩报酬的提取和管理费。由于收益不好,大多数券商难以在其资管业务中提取业绩报酬。不过即便如此,管理费的收入也不可小视。

  数据显示,在17家上市券商中,剔除尚未开展资管业务的太平洋证券和国金证券,其余15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上半年合计创造营业收入5.0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亿元同比增加了17.9%。

  以上述被消费者起诉的券商为例,尽管该集合理财产品从未取得盈利,但是券商还是赚了400多万元的管理费。这也是众多券商青睐集合理财产品的初衷。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资管业务的良性发展不能单单依赖于管理费用,券商必须从自身的人员结构、管理能力入手,才能让集合理财产品真正取得盈利,成为业务转型的一条“康庄大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