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最佳良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1: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特约评论员马光远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了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引人注目的CPI同比上涨6.2%,尽管比7月份的6.5%稍有回落,但诱发通胀的主要因素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高烧不退,猪肉价格再创新高,而从对涨价的贡献看,8月份新增涨价因素达到了3.5%,最近3个月首次超过了翘尾因素,通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未来4个月,任何一个月物价涨势都有再创新高的可能。

  而另一方面,欧洲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奥巴马政府出台了3000亿美元的就业刺激计划,而一些新兴市场跟着欧美央行翩翩起舞,通过降息等手段再次放松货币。面对国内通胀和国际经济风雨飘摇的冰火两重天,中国货币政策真正陷入了“囚徒困境”:如果货币政策调头,则国内严峻的通胀形势可能再次反弹;而如果继续从紧,中小企业将会雪上加霜,国际热钱也会加速涌入中国寻求套利。

  面对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伊始的复杂形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对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的宏观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申“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指出要“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温家宝总理还在文章中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开出了5副药方: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继续调控房价,三是重视农业及粮食问题,四是推进结构调整,五是深化改革。很显然,无论是稳定物价,调控房价,以及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都不是单纯的货币政策层面的问题。

  当然,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目前的处境尴尬而被动:如果央行罔顾目前全球经济动荡的态势,继续上半年的紧缩政策,对于抑制通胀是必要的;但很显然,欧美为了刺激经济,随时都会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如此,则中国的紧缩政策不仅会吸引大量热钱的流入,更进一步恶化中国的通胀态势,而且由于目前的紧缩政策的负面效应已经凸显,民间借贷非常疯狂,部分信贷资金转道到民间借贷市场,东南沿海的中小企业因为货币紧缩面临的困境甚至比2008年都严峻。

  但是,如果央行货币政策掉头,下调存款准备金或者减息,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则是极其重大的:其一,在货币因素尚未消除的情况下,严峻的通胀态势势必反弹,上半年物价调控的效果会毁于一旦;其二,处于僵持状态的房价会再次进入快速上涨的通道,房地产调控将再次陷入失败的尴尬。而且,货币放松之后,能否挽救中小企业的困境也有疑问,多次货币调控证明:即使在货币极其宽松的2009年和2010年,流向中小企业的“钱流”也是少之又少,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总体依然偏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是一个金融体制的问题,而不是宽与紧的问题。

  回到国内经济问题,无论是通胀,还是中小企业的困境,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货币政策问题,是一个改革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治理层面的问题。中国物价问题不是纯粹的货币现象,而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综合症,除了输入性通胀之外,人力成本的上升、经济结构的失衡、实体经济的衰落,以及大量的上市公司的空心化,造成了中国经济目前极其严峻的“四化”现象:资源垄断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和经济沙漠化。而这种“四化”现象,最近胡润中国富豪榜的最新榜单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上榜的前100名富豪,做房地产的占了30%之多,而所在行业是“投资”和“金融”的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这说明,时下中国财富的源泉不是主要靠技术、靠竞争,而是靠垄断资源、房地产以及玩虚拟的金融和投资,一个国家的“财富的原因和性质”若如此,规模再庞大,也只是表面华丽的海市蜃楼,只需一阵风就可以将其击垮。

  因此,中国的物价只是表象,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这“四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真正路径,不是再次疯狂的放松货币,不是靠具有很大负面效应的积极财政政策等饮鸩止渴的短期措施,而只能靠痛苦的改革,只有靠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靠真金白银的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靠真正的扶持中小企业的一揽子方案。我们认为,每一次欧美经济的动荡,事实上给了中国一次又一次修正错误的机会,但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挥霍了这些机会。本轮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很多人将之视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挑战,事实上,这是中国经济又一次回到改革和结构调整道路上的机遇,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非抑制通胀,而是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是通过强化对房地产的调控决心而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是通过开放民间投资而成为政府投资的接力棒。启动改革,调整产业政策远比调整货币政策重要。切切不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再次在货币政策上改弦更张,切切不可再次放松银根,特别是不能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同时,应该祭起改革的大旗应对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而言,只有改革才是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最好良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