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关系资本家的隐性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4: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晓柏

   资本湘军的惨淡江湖,五分天下今余其一。

   2005年,本报率先抛出资本湘军五大系的文章,之前,鸿仪系、成功系、华天系、涌金系、新华联系次第登陆资本市场,资本湘军方阵一度大放异彩,最终,渐次凋零,冷暖自知。

   鸿仪系、成功系、华天系灰飞烟灭,涌金系随着掌舵人魏东的纵身一跳,也已褪尽光华。如今依然风光无限活跃于资本市场的,仅余傅军的新华联系。

   在资本五湘军中,新华联系管理层和员工半数以上均为“湘勇”,其政商多元化最为彻底,财富舍得之道最为娴熟,或许是拥有弥勒佛一样笑容的傅军至今端详自如的法门所在。

   与鄢彩宏的鸿仪系将所有产业集中于湖南不同,新华联系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傅军的多元化产业遍及中国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投资地域广阔,行业纷繁。

   尽管同样是依赖政商关系,资本与实业“两条腿走路”,但傅军的新华联系与魏东的涌金系不同,涌金系更重于资本运作,缺乏一批真正精通产业的管理人才;而新华联系,除了联通政商,产业与资本互济之外,更多了一份延揽人才的舍得之道。

   傅军出身政界,深谙“官商经济”对其生意的影响,他曾直言不讳表示,要做大生意,就必须结交一批握有权柄的人物。因此给外界留下“红顶商人”的印象。

   新华联系曾云集政商精英。原国家能源部行政司司长梁裕厚,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参赞陈均、韶山市常务副市长毛泽平等都曾在或正在新华联系任职。

   公司的多元化曾涉及十多个领域,产业遍及海内外,关系千头万绪,“在政府重要部门工作过的人,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了解政策,善于协调,新华联集团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

   此外,傅军对产业管理人才的使用,确有独到之处。新华联系进军一个新的产业之前,多会采取“产业管理+资本运作”的模式,找到精通产业管理的合作方,辅以资本运作。

   从华联瓷业的许君奇,到东岳化工的张建宏,再到金六福的吴向东,正是有了这一批产业CEO,新华联系的多元化才能一路走来涉险过关。

   而傅军对这些老臣也回馈甚厚。目前,许君奇、吴向东等均位居新华联控股股东名册,此外,张建宏、许君奇等在各自运作的东岳集团、华联瓷业也持有股份。

   深谙收放之道、借力使力的傅军,善于放权、股权分享意识较强,多能找到合适的产业合作方,因此其多元化得以避免“鸿仪系”的坍塌下场而具持续经营能力。

   只是,这种以政商关系为纽带的多元化经营之道,核心在于拿项目而不在做项目,资本运作的风头可能盖过产业管理,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管理,而非资本运作,比如傅军玩转通葡股份陷入窘境即是明证。

   以新华联系目前旗下几大业务板块来看,房地产业务规模相对有限,放量较大的是矿产、化工等业务,而这些资源型业务则需要大量依托区域政商关系,才能顺利进入并快速做大。

   客观来讲,这可能令傅军在政商关系上牵涉过深,为企业带来无法控制的政策和法律风险。毕竟,鸿仪系、涌金系的前车之鉴,宛在眼前。

   况且,政商人脉、资本运作毕竟只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非核心竞争力,如果新华联系仅仅仰仗政商优势四处攫取资源,而阙如在各个产业精耕细作的耐心和实力,则其“蜻蜓点水式”的多元化,即使辛苦渡到彼岸,也注定难成行业标杆与典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