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健政策效果显现 抗击通胀贵在坚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4:21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万荃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经济数据,CPI同比增长6.2%,较7月份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8月份CPI同比涨幅是今年以来首次回落,市场普遍认为,这显示了稳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正在持续显现。

  日前,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表示,央行对物价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虽然食品价格短期难以大幅回落,但是物价目前仍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另外,一些稳定物价的利好因素正在累积,央行未来的政策会继续保持稳定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份CPI符合此前大多数人的预期。这主要归功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的逐步稳定。“但最根本的还是稳健货币政策下央行收紧流动性所致。”他强调。

  “CPI位于5%就已经是在高位了,其助推因素和以往基本相同,无太多变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稳健货币政策效果开始凸显,同时去年的翘尾因素开始减弱,特别是近期欧洲债务危机,美国信用等级下调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也适当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他同时认为,8月份CPI仍维持在高位,通胀压力依然严峻,后期影响物价走高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需要密切关注,保持警惕。首先全球处于高通胀期,粮食产量和价格日益引起国内国际关注。目前我国正步入秋季农产品收购期,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谨防由此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物价调控的难度。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的稳定产生了影响。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地,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将对我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

  同时,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将酝酿出台,短期内将再次推高全球物价水平,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这也是我国经济短期面临的严峻形势。

  “目前看,CPI离年初预定的4%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未来CPI会呈现稳步走低的态势。”赵锡军补充说,一方面,价格不会急剧下降。其一是目前的货币政策是稳健而不是紧缩;其二是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会发生剧烈变化。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效果开始凸显,同时去年的翘尾因素开始减弱,这些都有助于CPI逐步步入下行通道。

  9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其中明确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这意味着缓解通胀工作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短期内政策调控态度也依旧明确。

  市场普遍认为,未来稳健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是否会加大政策力度还需冷静观察,审慎定夺。若经济增长较预期更快下滑,政府可能会更加侧重积极的财政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抗击通胀的近期与远期对策应该各有选择和侧重。短期来看,我国仍然面临高物价的隐忧,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整体稳健。“抗击通胀,贵在政策的连续和坚持。”赵锡军如是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