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翘尾因素致CPI小幅下降 未来通胀形势仍不容乐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4:21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谢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8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2%,比7月份略有回落。对此,多数机构和专家表示,尽管CPI同比增速有所降低,显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未来受多重因素影响,通胀形势仍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也正在下降。

  翘尾因素下滑

  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形成较高基期,从而对今年7月份以后CPI同比涨幅产生一定影响。统计显示,2010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据测算,基期抬高导致今年CPI同期翘尾因素比上月下降约0.6个百分点,这也成为8月CPI回落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仍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从8月份CPI构成可以看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4%,拉动CPI上涨4.02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猪肉价格依然保持较快上涨,贡献了1.24个百分点,而上月为1.46个百分点。此外,非食品价格上涨3%,拉动CPI上涨2.2个百分点左右。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扣除食品之后的CPI从5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平稳,波幅较小,显示上涨动力主要在食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认为,虽然8月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仍小幅回升,这表明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减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8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6%。此外,前不久公布的8月份官方PMI指数的购进价格分项指标也从7月份的56.3升至57.2,这表明未来几个月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可能会继续高位运行。

  CPI是否已见顶

  此前已有多家机构分析认为,随着翘尾因素逐渐减小并消失,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将成放缓趋势。

  当前,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7月份CPI同比涨幅创出本轮高点,8月份物价压力有所回落,预计9月份会继续下滑,通胀拐点将在三季度逐步形成。陆志明分析说,一方面,主要食品价格涨势趋缓或回落,有助于降低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未来政府对物价调控的力度不会减弱,近期地方政府加强对流通环节管理,通过集市与生产基地对接降低食品供应价格,物价调控正逐步起效;此外,年内国际经济复苏放缓的趋势进一步明确,从而降低全球商品需求,并可能由此抑制大宗商品的价格上行,有利于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减轻。持相同看法的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则预计,9月份CPI同比增长或降至5.4%,控制通胀食品仍是重点。

  不过,上述专家同时表示,年内物价回落幅度总体有限,未来通胀治理仍不容忽视。野村研究报告认为,CPI很可能已在7月份见顶,但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回落步伐不会很快。该机构已将全年CPI预期从5.2%上调至5.6%。

  另有部分专家认为,对8月份CPI小幅回落不宜高兴得太早,未来CPI仍存在反弹风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个别月份的CPI冲高回落与CPI形成连续下降的趋势是两回事。2010年12月CPI也曾经冲高回落,但是到今年1月以后,CPI又出现连续上涨的趋势。”

  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宏观紧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增速回落,外部经济增长疲弱,猪肉价格虽可能再波动但总体水平应已见顶,预计物价会回落,到四季度到4%~5%之间,预计央行仍将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面临一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压力,利率将保持不变。

  货币政策静观其变

  8月份CPI小幅回落显示前期物价调控正在逐步起效,加之当前经济增速显露放缓迹象,这让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是否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看法。

  根据国统局数据,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观察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不宜再紧,在结构上应该通过适度放松来维持经济平稳增长。而交行金研中心在其发布的报告中认为,未来通胀治理政策仍将以紧缩为主,不会出现明显的放松,但近期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下降,同时,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该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来央行在扩大准备金率缴存基数的同时,连续8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3400多亿元,表明货币政策将维持审慎平衡。

  贺强也认为,个别月份的物价冲高回落不可能引起货币政策总体方向的改变。“根据我国调控物价的历史经验,当CPI刚刚出现触顶回落的情况时,从紧政策不可能立刻发生改变,因为管理层有所担心,担忧政策放松会引起物价大幅反弹。只有物价形成连续回落的趋势,从紧的调控政策才能发生变化。从物价触顶回落到出现连续回落趋势的期间,从紧的政策只能发生一些个别方面的松动。”

  多数专家表示,抑制通胀仍然是货币政策主要任务。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央行更可能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即先观察本轮金融市场动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之后再作出进一步的政策决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