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英央行以静制动应对复杂局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4:21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张环

  作为进入9月以来的首个议息周,澳、加、日、欧、英等五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令人瞩目。然而,在全球经济“冷空气”的包围下,继前三大央行无一例外选择观望之后,周四晚间欧、英两大央行也如期宣布维持当前基准利率不变。对此,分析普遍认为,欧央行的做法是对目前德、法经济陷于停滞,欧债危机继续呈扩散态势的正确反映,而对于作出同样选择的英国央行来说,在经济衰退和通胀隐忧的夹击下,选择观望也不失为一种平衡国内经济风险的策略。

  继今年4月重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已先后两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1%提升至1.5%。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目前通胀不再呈上升势头,央行在对抗通胀问题上的态度会日趋温和。他同时宣布下调2011年和2012年欧元区GDP增长率以及2012年通胀率预期。有经济学家认为,特里谢最近的发言明显传递出了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减轻等信号,所以在较长时期内基准利率会维持在1.5%的水平。

  从基本面来看,欧元区并未出现丝毫改善,德、法等核心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债务危机前景仍不明朗,且呈蔓延态势,极大地打击了欧洲银行业的信心,同时推高市场利率,致使借贷成本不断上升,这促使以鲁里埃尔·鲁比尼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强烈建议欧洲央行迅速下调基准利率,防止欧元区再次陷入衰退。而伦敦投资公司Joh.Berenberg Gossler&Co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密丁则认为,欧洲央行只有在经济陷入全面衰退之时才能真正扭转政策姿态。在采取了两次加息行动之后,要让其承认升息的错误实在是件令人难堪的事。其未来更有可能的做法是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以缓解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压力。

  而对于在同一天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的英国央行来说,这着实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一方面,由于此前外界关注焦点都集中在该行是否会出台进一步的资产购买计划上,会后宣布维持2000亿英镑量化宽松规模不变的消息则令此前对该行将扩大购买资产规模至2500亿英镑的预期落空。有分析认为,尽管英国央行本次未推出QE2,但未来仍有推出的可能,维持现状是平衡国内经济风险的一种做法。高盛日前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该国银行业的经营压力也有增无减,预计英国央行很可能将延续QE1的做法,在未来几个月内重启资产购买计划,并将下次升息预期延后至2013年。另据最新据显示,英国8月份服务业PMI创10年来最大跌幅,建筑业PMI也呈去年12月以来最慢扩张速度,8月商业信心指数也有明显下滑。种种迹象表明,英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推出QE2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方面,英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也令政策制定者们颇为头疼。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升4.4%,远高出2%的目标水平;环比增0.2%。因此,有观点认为,在本国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尚存的夹击下,英国央行除了维持现状难有建树。

  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再度衰退并非不可能,投资者对此的担忧情绪已使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因此,此前以加息应对通胀的多国央行纷纷放弃升息,并将关注重点重新放在经济增长上。对于欧洲央行未来动向,分析普遍认为,在欧元区核心国——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乏力之后,其未来几个月降息的可能性较大。而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米歇尔则表示,世界经济前景并非如想象的那样悲观,降息也不是那么紧迫,且欧洲央行很可能采取除降息以外的一些新措施,包括引入6个月或12个月的短期贷款工具,以缓解银行业资金紧张。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米歇尔·舒伯特也指出,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显著恶化,否则没有理由预测欧洲央行会降息。

  而对于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少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当前问题不是该行会否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而是何时扩大。有观点认为,该行会很多推出更多的的量化宽松措施,最快将于今年10月份启动。对此,花旗集团经济学家迈克尔·桑德斯认为,如果该国决策者打算重启资产购买计划,那么未来几周将有相关信号传出。如果经济数据和市场表现继续疲软,推出更多量化宽松措施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但汇丰银行经济学家珍妮特·亨利则认为,目前该国并未面临通缩威胁,所以未来几个月推出量化宽松措施的可能性不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