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应对挑战的第四种方法: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13:47 来源: 财新网

  新兴市场国家把贸易剩余投资到发达国家,可以打破“斯蒂格利茨怪圈”,也为治理全球经济不平衡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拉亚)美国陷于流动性陷阱而不能自拔,一个关键原因是美国缺少投资牵引经济。因消费者消费意愿不足,投资者投资意愿不足,银行的贷款意愿不足,美联储推行的QE2,虽向经济体内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但这些钱的相当部分被银行系统用来改善自己的资产平衡表,即留在银行内部,没有用于实体经济,更没有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此外,部分钱流到新兴市场国家,成为“热钱”。还有部分钱则被投资到海外。总之,美国国内投资不足。

  造成美国国内投资不足的原因,其一是尚未看到成熟的新技术和新市场,投资人不愿投资;其二是投资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回报率高于国内市场,投资人乐于投资到新兴市场国家。美国政府固然可以凭空印钱,但没法把钱转变为足够的投资。

  吸收国外投资,可以帮助美国走出国内投资不足的困境。美国政府深知这一点,非常欢迎国外投资。特别是美国地方政府,热情更高。现在投资美国是一个好时期。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中国商务部2011年1月分别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吸收的外国投资达到近2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这高于近10年美国吸收外国投资的平均数。同期,中国吸收外国投资达1057.4亿美元,是历史最高数,并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在吸收外国投资的同时,也在加紧向国外投资。中国向国外投资的潜力可达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但是,美国政府和议员对中国的投资还有一些疑虑,主要反映在中国的国有企业、高科技和国家安全这三个方面。这需要中美政府加强沟通,为中国投资美国创造条件。

  美国本能地不喜欢中国的国有企业,总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在美投资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并受到中国政府补助,会使美国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局面。加强国有企业在美国投资的透明性,可在一定程度减少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疑虑,证明中国投资是商业行为而不是政治行为。对于中国投资于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问题,中国政府可以和美国政府谈判,争取一种双赢的条件。对此,中国手中还是有牌可打的,如可在购买美国债券上做出一些让步,放宽和改善美国来华投资的条件等等。对于美国疑虑的国家安全,可与美国加强沟通,要求美国明确国家安全的条件,让中国企业有规可循,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中美双方在对方投资的问题,有可能取代汇率而成为中美间一个主要问题。这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等等方面,远较之汇率问题复杂,涉及的经济利益也更大。双方都应提高审核的透明度,重视对方的利益和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说,随着双方投资的增加,中美关系将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兴市场国家把自己贸易剩余投资到发达国家,可以打破“斯蒂格利茨怪圈”,由防御性的“官方债权国” 转变为主动性的“私人债权国”,从而也为治理全球经济不平衡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当然,海外投资风险很大,对此中国应有准备。海外投资要三思而后行,要逐步展开,积累经验,不要盲目冲动,一哄而上。此外,中国自己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要注意吸收海外人才加盟。如何使用海外人才上,中国还做得远远不够。■

  作者为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教授,本文为其《未来五年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列文章之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