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通胀因素侵蚀消费增长 改善民生重在均衡收入分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7:53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庞东梅

  决定消费的最终力量是居民收入,包括当期收入和长期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增长。人民大学教授郑超愚认为,最终影响消费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

  温家宝总理在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表示,中国将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需求拉动力。其中还提到,把扩大消费与推进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一直强调经济转型,由外需为主转向内需为主,由过分依赖投资需求为主转向消费需求为主。”接受本报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超愚告诉记者。此次对扩内需战略的强调,足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经济转型的高度重视。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没有这么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这一特殊现象。消费需求的不足,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如何让消费马车更好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问题。

  “今年消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郑超愚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下滑了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7%。如果考虑到物价因素,这一数据并不令人乐观。今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出台相关措施来推动消费的增长。9月1日,新的个税法开始实施,众多工薪阶层相应地增加了月收入。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国消费的增长应该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通胀因素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侵蚀作用比较大。”郑超愚如是称。我国CPI已经数月超6,高位运行的物价,已经对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影响。不仅居民长期消费意愿发生改变,当期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猪肉、鸡蛋、鲜菜、水果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到居民消费行为。

  对经济前景的悲观也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决定消费的最终力量是居民收入,包括当期收入和长期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增长。郑超愚认为,最终影响消费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

  他一直强调,当前我国经济仍然处在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当前我国消费相对比较疲软,也显示出我国经济仍朝着正常化前行。我国经济发展形成政策依赖和预期依赖。积极政策还是消极政策,预期悲观还是乐观,经济发展的情况就会不同。

  消费的波动,可以说与民生息息相关。把扩大消费与推进城镇化、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这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居民收入决定消费,这不仅仅表现在消费量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出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扩大消费,实际上也包含了让百姓生活得更有质量。

  我国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的目标。然而,我们也看到,在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收入差距的缩小。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依然需要继续推进。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尤其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调整,总体来说,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郑超愚告诉记者,“对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现在比较明显见成效的是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转移支付。”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一直高位运行,已经给百姓消费带来了影响,为了减少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我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治理通胀预期,但是由于复杂的因素叠加,短期内物价难以出现大幅的回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自掏腰包,包括实行减税政策以及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等,这些政策短期内有效。

  个税改革的推进可以说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相应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中央转移支付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也有利于他们提高抗击通胀的能力。

  然而,我们当前也要关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管控。郑超愚分析,在经济周期最困难的时候,地方政府经济增速下降,然而包括民生等领域的问题还要求地方政府支出增加,地方财政赤字严重。

  我国一直强调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长期来看,收入分配将越来越均衡,但是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郑超愚如是称。

  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我们不能“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治本而不治标”,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长期性、根本性的措施短期内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也不要让短期问题掩盖了长期问题。郑超愚认为,要长短结合,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同时要关注经济刚复苏时,财政治理、财政赤字的问题。

  当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仅关乎民生问题,也影响到消费的增长。这一制度建设需要逐步长期的推行。我国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全覆盖,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这一目标。

  如果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财政政策在刺激消费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保障民生、促进消费就更加保险。当然,郑超愚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只积极在中央这一层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