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央全资收购西京 首位华人掌舵外资资产管理公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郭兴艳
有“女巴菲特”之称的基金经理刘央,历经一年筹备后,将老牌英资资产管理公司西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西京投资”)全资收购,成为首位掌舵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的华人。
刘央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此次收购得到了基金大投资者的支持。她希望能吸引和培养中国优秀人才,专注投资大中华地区,用十年时间将西京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她还表示,不排除将来与中资或外资合作的可能性。
从英资变中资
西京投资是由三位前施罗德明星基金经理创立于1994年,定位为长线投资亚洲市场的“精品”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在伦敦、爱尔兰、根锡岛、首尔、东京、孟买和香港设立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近50亿美元。
西京此次由“西”变“东”,西京投资旗下基金持有的所有股份,全部转到刘央全资拥有的西京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西京控股”)。由于披露资料需时,香港市场一度误认为刘央将所持有的港股股票全部沽清。
据刘央透露,她于去年9月29日成立西京控股,并将西京在爱尔兰、伦敦、香港和新加坡的资产注入西京控股。西京控股正式于今年9月9日将所有股份过户并交纳印花税,令收购行为正式生效。
“第一批中国基金经理成为外资资产管理公司控股人,这次收购是一个缩影,说明了中国的崛起。我们会继承英国完善的系统,并将内涵和精髓稍作改变。”她说。
她透露,此次收购得到了大投资者的支持,“好多大投资者鼓励我做成了这件事。”她称,目前高达80%的投资人都是机构投资者,包括挪威中央银行和比尔·盖茨基金会,另外20%则是家族投资公司,例如洛希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解密收购
实际上,此次收购“蓄谋已久”,也可谓顺理成章。
受创办人Peter Irving之邀,已在澳大利亚工作生活近十年的刘央,于2002年加入西京负责中国投资。她常驻香港,经SARS成功“抄底”一役后声名鹊起,获“女巴菲特”之名;2005~2007年的三年大牛市,令她一举成为西京最顶尖的明星经理。
2006年,Peter Irving在一次游艇意外中遇难,根据遗嘱将其在西京逾30%的股权,赠与对公司贡献达到一定比例的明星基金经理。当时已对西京收入贡献度高达80%的刘央,随后“幸运”获得了股权,并与另一创始人Tony Jordan成为联席主席。
控制西京的想法,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
2008年金融海啸后,受益于中国四万亿的刺激经济措施,刘央主理的四只中国基金率先反弹,令其对西京收入贡献一度高达90%。2009年,她一举买入决定退休的Tony Jordan的股份,成为西京唯一主席和投资总监。
2008年她开始改变西京的投资策略方向,关闭创办人Peter Irving曾专注的韩国及印度子公司,“给了投资者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将专注于大中华地区。”
日本大地震后,最后一位创办人、专注日本的Ed Merner萌生去意。经第三方估价后,刘央买入其股份,并将日本业务剥离,令西京管理资产规模减少至40亿美元。
随后便是历经一年多的重组和整合。刘央已不满足于目前单一的基金模式,她表示接下来将引进或培养人才,发展对冲基金、固定收益、外汇和商品等产品线。
充满争议的女强人
刘央说,要用十年打造新西京。她坦承,市场对她充满了偏见,此次“清仓”乌龙便是一例。
实际上,西京投资曾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一度因资金赎回压力暂停旗下基金交易,这令西京崩盘的猜测充斥市场。
西京持有的90%股票为民企,在民企危机中未能独善其身。截至今年8月31日,3只中国基金收益率分别为-10.77%、-13.46%和-23.47%。但追溯至基金创办日,旗舰“西京中国基金”仍有高达597.36%的回报。
刘央称,今年6月以来,民企经历三轮危机,分别是浑水、评级机构和对冲基金沽空。她表示,旗下基金在8、9月亏损15%,但她仍认为目前是千载难逢的买入机会,并重申“闭着眼睛买”的论调,前提是已进行了“挖地三尺”的尽职调查。
“顶尖投资者是人弃我买、坚持信念,不要人云亦云,我是坚定不移的价值投资者。”她说,目前不敢自称“巴菲特”,“再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