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德: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互相配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1:0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严婷
对于香港、伦敦和新加坡等地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前景,不一定要从竞争的角度去看,它们也可以互相配合。
昨日的“夏季达沃斯”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上,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林清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发表了上述看法。他表示,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领先者,渣打非常重视这块迅速增长的业务。
人民币结算利于出口和进口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新加坡、伦敦、迪拜都在积极争取这一地位。中央已经明确授权香港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你认为香港、伦敦、新加坡在竞争人民币离岸中心方面分别有什么优势和不同点?
林清德:从整个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来看,不能只靠一个离岸的人民币中心。有离岸的人民币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优势的。香港发展得比较快,在短短2年间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认为非常不错。
中国是出口大国,不仅只是对东北亚、东南亚,也是对欧美的出口大国。有朝一日伦敦发展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现在中国的很多产品出口到欧盟,所以如果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的货币(目前只是欧元或美元),更多的出口商、进口商接受人民币成为贸易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是好事。这些离岸中心,不一定是从竞争的角度去看,它们也可以互相配合。
伦敦、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如果我们能在这些中心做大人民币的量,对国际进出口商接受人民币会大有帮助。
日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推动境外贸易与投资的离岸人民币结算方面。你认为目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有哪些?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步骤开始?
林清德:这两年的发展相当快。以香港为例,香港刚开始只是进行人民币存款业务,都没有人民币贷款,而这两年因为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把量做大了,也有了更多产品,理财方面也发展很快,不仅是个人理财,也有公司理财。在短短的18个月到20个月,发展成这样的程度是很快的。
日报:一些人认为,人民币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完全自由兑换是一个必要条件。你是否认可这一观点?
林清德:对,我认为自由兑换是一个中长远的目标,我们在一步步走下去。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宣布了加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有利政策,这对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日报:就渣打而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大致占多少比重,未来在这方面有哪些计划?
林清德:渣打是第一家在上海为境外企业开设境内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银行,也是第一家在香港为外资企业发行人民币企业债的银行。在香港,渣打在这方面的业务差不多占有12%的市场份额。我们也算是这方面的领先者。
我们很重视这部分业务,这些是客户的需要。他们能够从美元结算转为人民币结算,用人民币结算对出口商和进口商都有好处,因为没有货币风险,成本有所确定,避免货币变动的风险。
中国版巴Ⅲ “并不是坏事”
日报:巴塞尔协议Ⅲ自去年第四季度推出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前有很多担忧,你认为巴Ⅲ的影响会有多大?中国版巴塞尔协议较国际标准更加严格,是否会对中国银行业构成压力?
林清德:我觉得就巴Ⅲ对隐含资本的要求来说,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我们资本充足。我认为它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好处在于,要求透明化。如果每个国家更加严格要求巴Ⅲ,那么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就不大了。中国的严格性,在于流动性和时间的要求,这对中国的金融业发展不是坏事。
日报: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SIFIs)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FIs),你认为被归于G-SIFIs是否有利有弊?
林清德:渣打是一家国际银行,我们对中国有一个比较长久的考虑,要跟着中国经济发展,在国内积极发展,看国家对我们的需要,我们一定能满足这些需要。
日报:目前,整个宏观政策趋于紧缩,你认为紧缩的信贷环境对渣打的贷款业务有什么影响?
林清德:从宏观来看,我认为紧缩是必要的。不过你可以看到中国从去年上半年到今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看到效果了,所以即将迎来紧缩周期的末期,我认为以后会有所放松。对渣打的业务基本没有影响,我们上半年的收入增加了16%。
日报:现在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比较紧张,你们的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有哪些变化?
林清德:中小企业业务是我们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小企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市场如果资金太紧,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们融资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等,所以我们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方面保持着持续的投入。在很多地方,我们也搞过一些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财或是金融教育。最近在重庆,我们就与重庆工商联签订协议,加强对当地中小企业的金融培训。
日报:在紧缩的宏观环境下,中国有可能会转向“结构性宽松”,你如何看待这一转向?
林清德:我认为政府在宏观方面有很多能够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式,这一点比其他市场更有优势。在短期内结构性宽松可能比较容易操作,但长期而言仍然需要看市场发展情况。
全球经济二次衰退可能性较小
日报:很多人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你认为局势会如何发展?全球经济会不会二次衰退?
林清德:国际性的二次衰退,可能性比较小。不过关键在于欧美没有解决债务问题,会拖全球经济的后腿。我们对经济预测已经做出了整改。亚洲发展银行也将亚洲经济调低了。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很难避免,会受到影响。因为欧美还是出口的巨大市场。
日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又会是什么?
林清德:就国内而言,从出口方向转为内需。中国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出口,更加依靠内需推动经济。另外,城市化建设。每年至少1000多万人转移到城市,在城市的消费自然比较高。第二,国内工资一直在增加,收入增加,能够推动经济。
日报:全球经济在危机之后,整个经济的重心从发达经济体转移到新兴经济体,从渣打角度来看,整个业务的比重是否也会渐渐转移?
林清德:我们最主要的市场还是亚洲、中东和非洲。可以说,这个转型对我们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反而有些积极因素。现在中国是增长较快的市场,以后三五年是不会改变的,比重会增长。我们对中国市场看好。(本报实习记者 胡春莹 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