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战”十年后的 世界冲突形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5: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虽说奥巴马上台后不得不延续大部分小布什政府的安全政策,不过,事实上,他最主要的政治使命就是如何应付小布什的政治遗产,从战争泥沼到巨额债务,从金融危机到失业问题。奥巴马上台伊始提出的“聪明力量”(smart power),明确了“压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事务”的战略方针。从伊拉克撤军的竞选承诺已经实现,在添油和击毙本·拉登之后,从阿富汗战场撤军也终于可能。今年7月,奥巴马已经修改了“反恐战争”的定义,改为“对基地组织的战争”。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三年前曾经计算过美国反恐战争的花费,大概在3到5万亿美元之间,这些战争费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国债方式由中东、亚洲的石油美元和中国的血汗美元在支付。三年过去了,奥巴马政府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接近50%撤回本土的美军都需要进行医疗照顾,至少现在美国的军队医院里就已经有60万退伍兵在接受伤残治疗,未来的总花费可能高达6000到9000亿美元,还不包括大约18%的退伍军人自杀问题、家庭破裂问题等等高昂的社会成本。当然,所有这些问题,最终仍须买单,需要社会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所以,当围绕医保、债务等问题与国会展开多次攻防战后,奥巴马的政策重点终于转向就业,而非反恐。须知,自他上任三年来,金融危机继续发酵,少数族裔的失业尤为严重,奥巴马的连任选情岌岌可危,几乎跌至卡特总统当年试图连任未遂前的危险状况。其中,或许包含了另一场新战争的开始,关于如何扩大本土就业,如何保护或者扩大美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这场新的战争,也许不是新的冷战,却可能从利比亚内战背后的社会经济根源中找到答案。
换言之,利比亚正在发生的一切,固然有许多解读,却至少有两种假说暗含着9·11”十周年之后世界秩序新的变化趋势:其一,暴乱已经代替了恐怖主义,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安全问题,从埃及到伦敦,从利比亚到叙利,而且,这些暴乱无关伊斯兰激进主义或者圣战,而关乎所有民族国家的治理有效性和政治合法性。对广大半民主和非民主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尽管过去十年在“反恐”联盟的庇护下或能从美国、西方阵营获得美援而维持威权,但面对民众要求自由和正义,基本上处于倒台的边缘。
其二,从突尼斯到埃及到摩洛哥,失业人口的增加与中国产品占据全球市场密切相关。突尼斯和摩洛哥的纺织业,原本都以欧洲为主要市场、曾经相当繁荣,但是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夺取了欧洲纺织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些地区的失业问题最终也就发酵为社会动乱。类似的、却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的国家还有墨西哥的毒品战争和土耳其的伊斯兰化。在这个意义上,也许正是国际分工上处于第三世界竞争对手的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在帮助着中东、还有津巴布韦这样的黑非洲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尽管中国一直以来蒙受着误解、甚至被迫遭受动乱带来的投资损失。
不过,这些过去式也许都不是重点。更重要的,可能是未来发生在中国与美、欧的贸易战,只是,与现阶段中国与美欧间的反倾销纠纷无关,而与中国与美欧在第三世界市场的争夺有关。其实,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在拉美、在非洲的竞争对手已经超越了传统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与美欧之间在中级工业品市场展开竞争。比如,利比亚内战爆发后,中国产的皮卡与尼桑、丰田皮卡共同驰骋在沙漠公路上,拉风得很。所以,当美国重新转向扩大就业、加大保护美国海外市场的力度,当欧洲解决完内部的欧元危机,下一步势必将在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积极扩大产品出口以彻底解决南欧国家的失业问题,那时,中国将面临一场真正的后“9·11”战争。
(作者系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政治学博士,执教于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