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美物价越比越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9: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石述思

  中美比较向来是件很时髦的事。但由于文化、制度、价值观的差异,比较得客观公正其实很难。

  “中国,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网上流传的中国比美国物价高的帖子获得追捧,是公众在集体抒发对高通胀的焦虑,认真不得。

  但鉴于这个帖子太火,以至于动摇了公众在政府率领下战胜高物价的信心,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高度关注。

  为了以正视听,拨乱反正,这份中国第一主流纸媒近日撰文指出: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国内的确贵得离谱,但是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贵很多。快递、理发、地铁公交、医疗等涉及人工的消费国外就贵得多。比如理发,国外是国内的5倍;地铁、公交,国外是国内的10倍。

  带有戏说成分的中美物价比较一下子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有观察家进一步指出,物价绝对不能孤立看待其高低,必须与国内居民收入对比。美国2010年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2万元;北京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9073元。纽约CBD附近一居室房租最低为6400元人民币,北京为3000元人民币,与人均年收入相比较:纽约为2%、北京为10.3%,北京的房租是纽约的5倍。这一比伟大祖国又落了明显下风。

  随后,俺恩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先生,发出了一条记录在美国驾车游经历的微博(http://weibo.com):“最近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费,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此前,从芝加哥自驾游到纽约,然后回来,往返五个州,行程3520公里,共被收了约10次费,总计32美元,合人民币204块8毛。”又佐证了中国交通上那些优惠疑似被雁过拔毛的过路费给褫夺了。

  当然还要结合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国民福利水平等进行比较,再加上两个国家都幅员辽阔,仅仅进行最发达都市的PK也有失公允。

  在无法进行全面客观的两国物价比较,那比较的主观色彩就相当浓厚,怎么比较往往取决于你需要神马结果。

  如果要证明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完全锁定美国纽约贫民窟的收入水平与北京富裕市民比较,以得出美帝即将灭亡的动人结论;而如果非要妖魔化祖国,那直接可以看看CNN就行了。

  平心而论,希望通过对比物价得出国人幸福指数更高的结论,其实直接对比两国富豪就能满足您的需求——中国富豪虽然总量尚与美国有差距,但增速喜人,且不用缴纳高额的税负,因此也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按照预计,中国这个人均GDP位列世界百名之外的发展中大国在2012年将被推至世界奢侈品王座。实在看不出通胀对他们的冲击,反而为他们创造了洗劫民财的良机。

  如果非要将比较波及普通民众,那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

  目前美国政府规定,月薪不超过1174美元,即年薪不超过14088美元的个人可获食物券,而此薪酬数字是美国贫困线收入标准的130%。中国的城镇贫困线标准目前是2009年确定的年收入1196元人民币——即月薪100元。在中国4300多万穷人必须戒肉共度时艰时,美国4600多万穷人家里的冰箱被从快餐店领来的炸鸡塞得满满。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穷人每领到一份炸鸡,都有中国人民贡献的8%,因为这个数字正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比重。据悉,美国政府将外债总额的60%用于了改善民生和教育发展——而这两方面都是中国财政投入的短板。

  这说明:对比GDP增幅、财政收入增长状况以及公务员“三公”消费的力度,祖国显然比美国有面子。但对比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美国民众则比中国人民有尊严。

  鉴于此,中央才及时而英明地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实现国强民富的宏伟蓝图,并在为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努力,也成为公众面对通胀共克时艰的信心基石。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使命不是通过斗气式的比较来证明东风压倒西风,而是按照中央的宏观部署,增强忧患意识,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公平正义,使广大公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