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标哥砸奔驰更像商业广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3:45 来源: 深圳商报

  □ 马涤明

  伴随着“忽忽忽”的声音,锋利坚韧的“机械手”毫不犹豫伸向下方的黑色奔驰,刺穿车身,砸破玻璃,随即将整个车子压扁……9月22日中国城市无车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首善”陈光标又火了一把。昨天,他在自己的公司提前过起了“员工无车日”,给员工发自行车,发骑车补贴;又亲手将自己一部还有3年才报废的奔驰当场销毁。(《现代快报》9月17日报道)

  “标哥”一砸,引无数眼球竞围观。有人说他真会作秀;有人说以“砸车”倡导低碳环保,太极端、太不现实;还有人说,倡导少开车、多骑车很好,但油价提高50%值得商榷……

  在我看来,“标哥砸车”的目的可能很简单,就是做广告。可以理解为“公益广告”,陈光标自己肯定会这么说;而这个广告的商业效应肯定要比公益效应大得多:如果没有几个人相信陈光标因为砸了一辆还有三年就报废的奔驰车就会减少驾车出行,其倡导效应可能就十分有限。然而,一辆奔驰车的被砸,其眼球效应不可估量:陈光标的公司也好,陈光标本人也好,随着这一砸而产生的宣传度,或许不亚于央视黄金时段那几秒钟商业广告产生的能量。

  临近报废的奔驰车的残值,估计顶多十几万;花十几万让一家公司在媒体和网络蹿红一阵,乃至有可能成为“典故”,绝对砸有所值。或有人说,陈光标和他的企业知名度够高了,有必要这样炒吗?不对,茅台、五粮液还天天做广告呢,山不厌高,企业和商品不厌广告。

  怀疑一切是不好的,何况陈光标原本就有“中国首善”之号,那么“首善”做公益宣传,按说我们也不该轻易质疑人家作秀、假“公益”之名行商业广告之实。可是,如果某些动作和调门过于“超现实”,戏剧色彩太浓,我们不愿意怀疑都不行。比如油价再涨50%的建议,根本不存在可行性。第一,油价只能跟着国际市场走,这是基本原则,所以涨50%没有政策基础;第二,油价猛涨,带动物价上涨国民难以承受,不只是汽车在用油;第三,油价涨50%,汽车销量将应声而落,这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作为知名企业家,这些道理陈光标肯定比我研究得更透。

  陈光标大可不必以“砸车”倡导低碳环保,只要坚持多骑车、多坐公交、地铁,影响力就有了。砸车很轰动、很夸张,然而公益宣传不同于商业宣传,应该通过可信、可行的劝导让受众接受所宣传倡导的理念。你表达和传播的东西离现实太远,别人就效仿不了。这就像胖子说我少吃饭也是低碳,瘦人就效仿不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体能可以消耗。正确的劝导应该说:吃饱即可,不要暴饮暴食,既不低碳,吃成了胖子,回过头来还得用少吃来减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