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务院官员讲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6: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主讲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卢中原

  本期看点

  步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时期,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如何更好地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期《经济大讲堂》的主讲话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题、主线及主要目标和指标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5年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编者

  核心观点:“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五个坚持”,可以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5条脉络。“十二五”规划纲要还制定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指标,对指导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和争取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最鲜明的特征是提出一个主题和一条主线——也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有很深的含义,特别是有两点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认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最核心、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这个发展是指科学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各个方面比较平衡的发展。相对于全党工作重心而言,我们党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

  第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还要牢牢把握和争取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10年,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大还是挑战大?怎样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能不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通过一心一意谋发展,去争取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比如说,我们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各样的冲击,就会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实有外部客观因素,我们应当善于把握;同时,我们也应当通过自己多方面的努力,加快经济转型,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动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加快经济转型有五条主要脉络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对最近十多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和理论做出的新的重要概括。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一定进展,例如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都有积极成效,但除了这些进展以外,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同时,我们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五个坚持”,也可以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5条脉络。

  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经济结构可以有许多内容,例如包括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等,我们需要抓住“牛鼻子”。最主要的是促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需求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现在要转为“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这是需求结构的调整。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应当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从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应当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提高。“十二五”规划纲要把这三个转变概括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当中,至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等也都在战略性调整里面。为了突出重点,我认为首先要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这几个关键领域的战略性调整。

  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未来5年,我们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世界正在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技术方面突出表现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革命,而产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现代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和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面临突破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推动自己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就可能在国际竞争当中争取主动。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除了国内相关体制政策还不完善外,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国家战略,力图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紧迫感。

  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理解,要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得失或成效大小,根本上要看民生改善的程度。强调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实实在在做出一些努力,使发展成果能够让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分享。

  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未来5年,为了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应当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我们需要完善相关体制和政策,抓好用好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技术等,鼓励生产建设和社会消费各个领域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以此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先进手段和切实可行的路径。此外,还要采取适宜的财税政策,推进资源价格体系改革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着力点。

  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经济转型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依靠体制创新推动经济转型,依靠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和加快转型。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应当抓什么改革?根据我个人理解和研究,10多年的经验证明,有3个体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包括财税体制、资源价格体制、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资源价格改革的紧迫性为例。今年不少地方反映出现了油荒和电荒,其根本的原因是价格不合理,本质上是需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使资源价格合理反映资源稀缺性,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动,反映环境治理的代价。

  主要目标体现“三个突出”

  ●突出强调“两个衔接”●突出强调资源环境约束●突出强调民生改善

  为指导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和转型,“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了关于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主要目标和28项重要指标,包括12项约束性指标和16项预期性指标。我认为这些目标和指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突出”。

  第一个突出是强调“两个衔接”。一个衔接是指要与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部署相衔接。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后续影响还在继续。一些风险和挑战对我国未来5年的平稳发展可能造成新的冲击。因此,我们要按照国家的重大部署,做好继续应对危机的充分准备。第二个衔接,是指要与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衔接。

  第二个突出是强调资源环境的约束。在12项约束性指标中,关于资源环境的指标占了7个。明确提出来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简称为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前者下降16%,后者下降17%,清洁能源比重由2010年的8.3%上升到2015年的11.4%;耕地保有量维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下降30%,等等。要完成这些约束性指标并不是很容易,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阶段、结构特征、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中西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比较脆弱的省份来说,完成这些约束性指标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如何合理分解到各地,科学地考评他们,调动中央和地方推动改革、调整结构、加快转型的积极性,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全国要完成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总目标,对不同省份需要进行合理的分解。既要维护各地的发展权利,扩大他们的发展空间,又要督促各个地区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划好更加科学的发展蓝图。

  第三个突出是强调民生的改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就业优先的战略,关于民生改善的约束性指标有4个,包括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等。这些约束性指标的提出,要求中央和各地政府落实必要的土地、资金,完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两个同步”,一个同步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第二个同步是指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体现了调整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好地让全体人民共享的政策导向。

  关于第一个同步,现在各个省都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制订本省的第一个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幅要与GDP增幅基本一致。第二个同步即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和要求。

  延伸阅读

  

国务院官员讲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国务院官员讲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国务院官员讲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国务院官员讲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国务院官员讲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