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 入市债市应为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7:15 来源: 中国网

  明确养老制度原则提高社保统筹层次

  中国证券报:截至2010年底,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3万亿元。你认为我国在养老金入市投资方面,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阻碍?

  郑秉文: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中,最大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因此,只要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问题可以解决,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在技术层面上,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没有什么问题。近几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很重视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在不断研究和尝试投资渠道,相关草案也在筹划中,至于何时能有较大动作,仍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统筹层次提高。因为统筹层次不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就无法改革。就现实而言,我国现有2000多个社保统筹单位,也就是有2000多个资金池,很难集中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要投资资本市场,就必须有全新的制度设计,且必须要考虑道德风险。这是制度性改革,应分清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解决。过渡期内,也需要制定一些特别办法。

  一方面,就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而言,主要障碍在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中,社会统筹账户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矛盾。另一方面,就投资主体而言,至少应是省一级的投资主体,如果再低,就会过于碎片化。因为即使是同一省份,具体区域的情况也不一样。

  赵学军: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决策需要政策层的决心和勇气,问题核心是大家早日就“谁负责中国人的养老”达成共识。

  国家能否承担起未来的养老责任?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中要担当怎样的角色?只有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并加以规划,我国才能建立起清晰的养老制度体系安排。在确立了主导性制度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的制度设计。

  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明显,就解决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以弥补资金缺口的问题而言,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根据我国人口出生高峰及目前的人口结构,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积累了。我们希望在这个关乎社会稳定、个人福祉的重大问题上,早日看到突破的迹象。

  入市乃大势所趋主体应是债市

  中国证券报: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你认为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的意义何在,应走何种路径?

  郑秉文:养老金和资本市场是高度契合的。一方面,资本市场贵在长期持有,而不是暂时投机。在发达的、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养老金投资的占比很大。实践证明,养老金符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另一方面,未来我国养老金入市,一定能极大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反过来看,发达的国内资本市场,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长期来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是必然趋势。

  可以预见,养老金入市运营,只要没有大的全球金融危机或全国性系统危机,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即使产生了一定风险,其影响也是暂时性的,可能是当期的账面浮亏,并不是长期难以挽回的损失。未来经济恢复了,收益又可以收回来。

  赵学军:大宗养老金长线进入资本市场,主体应进入债券相关市场,这是养老金获取稳定收益的根本,股票部分应该是提升收益及增值的部分。因此,我国应建立一个结构更加合理的资本市场,这个资本市场包括规模更大的债市和更加优质的股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