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画廊上海淘金梦难圆孙伶;孙亚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9: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美国画廊上海淘金梦难圆孙伶;孙亚玲
美国画廊上海淘金梦难圆孙伶;孙亚玲

  本报记者孙伶特约记者孙亚玲

  “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155家画廊携数千件艺术品参展。其中美国画廊13家。展览还在进行中,具体成交额目前很难统计。但与往年不同,由于基金和银行的介入和大笔买入,今年艺博会成交总额有望过亿。”9月16日,当上海艺博会组织方王安桅代表对记者细数刚刚出炉的成交记录时,身后正是一群“跳舞”的红辣椒。

  那些正在巨大的钢琴琴键上舞探戈、比两层楼更高的“红辣椒巨人”、撑伞椒和长脚椒等,正是今年上海艺博会的主题雕塑,艺术家库玛丽·纳哈潘的作品。

  和这些红辣椒一样,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还有来自地球另一边13家画廊的精选展品。

  美国展区里,由13家美国画廊精选藏品而组成的“美国城市风景线”主题展正在进行。这也是上海艺博会15年历史中首次美国画廊大规模的集中亮相。但和其他画廊不同,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的‘美国城市风景线’显得热闹有余,成交意向不足。经过记者的询问调查,截止至16日中午,仅有纽约CFM画廊成交价格为2500美元的作品《自行车》,和里莫里画廊以1万美金成交作品《坠落爱河》。

  近期先后开锣的两场艺博会,都不乏美国画廊的身影——9月8至10日,上海艺术博览会之“国际当代艺术展”中,JAMES COHAN GALLERY等美国顶级画廊纷纷亮相。仅仅相隔一周,JAMES COHAN前脚离开了上海,另外13家美国画廊便紧接着在上海世贸商城的巨大展厅中“安营扎寨”了。

  大未来林舍画廊负责人林天民说:“21世纪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美国画廊齐集看好中国市

  场,这主要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崛起。当然,美国经济严重受挫也是另一个原因。”

  但,现实总是不完美的。

  集体前往上海淘金的美国画廊们,也许并不能如当初设想的那样,在中国顺利淘到今年的第一桶金。

  在中国,

  没有群众基础的西方艺术

  “这么多美国画廊来到中国,完全是一厢情愿,低估了中国人的消费理念。”这是上海视平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从容面对蜂拥而至的美国画廊做出的回应。

  美国画廊希望借群体展览“美国城市风景线”吸引中国藏家的注意。但事实上,中国学者和收藏家对目前的情况都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

  “一方面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西方的艺术大师已经成为历史。早被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如达芬奇、毕加索的作品在国际和中国市场中都价值不菲,一般藏家难以入手。而过去还没能进入中国市场,被广为人知的美国或西方艺术家,其中国市场就只能停滞不前。中国藏家并不了解,也没有很强的欲望去了解他们。在我看来,我国崇洋的历史已达一百多年,这样的趋势已经攀升到了高值,很难继续增长,只有可能回落。”吴从容认为。

  而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真藏家少,投资者多。这也是导致大部分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不愿意触碰不熟悉的西方艺术类别的原因。

  “就像对待股票一样,目前许多中国买家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将来可以更高价将其售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的博士教授祝重寿认为,“中国目前情况是懂艺术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不懂艺术。企业家在收藏方面根本没有做准备,不关注文化的基础,他们需要的是经济回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紫檀木、黄花梨家具这些实用性的艺术品卖得更好的原因。反之,如现当代艺术,这种较为抽象的藏品,他们还未具备足够的修养去认识和兑现其价值意义。”

  此次,美国画廊JAMES COHAN GALLERY在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第一天就卖出了郭鸿蔚的《阳光里的阳光》,《高光里的高光》,《阴影里的阴影》这三幅作品。相比其他出自国外艺术家之手的作品,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似乎更受欢迎。

  “有意思的是销售的过程也极具中国特色。”画廊负责人Arthur solway邵希亚说,“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四五十岁男人的电话,直接问我是否有郭鸿蔚的作品。当他得到肯定答复后边立刻赶来展会现场,并急忙将这些作品纳入囊中。中国的收藏家喜欢buy with ears,而不是buy with eyes”。中国收藏家对待西方艺术品的态度仅仅是跟随市场,他们更关注的是著名艺术家本身,而不是艺术本身。当然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的艺术品市场中也曾出现过,但是中国的收藏家却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种现状中,鲜有中国藏家愿意深入研究,并选择自己真正喜爱的美国或西方艺术家作品系统性的收藏。

  来自纽约的CFM GALLERY就在这次艺博会中特地带来了西班牙知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其售价约500万元人民币。但是画廊主人告诉记者:“现在对于达利的作品还是关注的人多,真正有意向想买的人还没有,其实这幅作品只是试水。我们不了解中国市场也不知道如何定价,如果这次销售出去了明年我们肯定还会带来其作品,但是价格肯定会上升。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消费者对西方艺术并不了解,还需要教育普及。”

  幼稚病?忽略培育市场

  来自美国纽约的CFM画廊此次共带来25件当代艺术品,在艺博会前两人仅售出标价2千多美金的作品一件。面临同样的遭遇的还有Curator's Voice Art projects Contemporary Art,带来的共46件艺术品还在原位。

  祝重寿告诉记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买家宁可买俄罗斯的油画,也不买美国的油画。”这点也得到林天民先生的同意。据他在现场来看,带到国内来的西方艺术品,并没有针对中国买家的眼光和消费习惯完全“本土化”。

  “东方的艺术文化,不仅存在于当前的收藏家体系中,还在他的父辈甚至较之更早的父辈观念中。这种文化艺术观是通过传承根深蒂固的。因而西方的艺术品在进入中国时需要一个转接。除非人人皆知的超级大牌,所以对于目前正在流动的中层力量的艺术品可能还不能一下子打入市场,毕竟现在的资本力量没有雄厚到那样的程度,而且收藏家也不会稳定到那样的程度。”吴从容说道。

  同样,两国艺术之间存在地域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在艺术的表达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讲究蕴含深意,看画知其意,但是西方的艺术家,却偏偏热衷抽象情感。来自美国迈阿密的Rimonin Art Gallery的艺术总监Beatriz说道:“中国艺术家在作品中喜欢蕴含深意,让观赏的人看到作品就似乎能读懂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西方的艺术作品却恰恰相反,艺术家热衷于抽象艺术。”

  部分美国画廊纯粹地想把自己的作品带来展示,却忽略了中国的市场情况。但他们太急于在中国“挖金”,而忽略了培育中国市场。相比早些年美国画廊进入台湾市场的模式,其差别显而易见,如高古轩当年进入台湾市场就是先从名家做抢滩,再循序渐进的了解中国市场,发掘并代理中国艺术家,慢慢建立自己的知名度。而在上海,很遗憾,急于求成的美国画廊们并没有这么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