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新兴产业CEO高层会议追踪金融峰会“会诊”新兴产业资金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13:41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在上海热闹了几天的全球新兴产业CEO高层会议,经过了“中小企业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和“推动生物医药临床发展”几场峰会后,昨天迎来了“金融产业助力新兴产业”峰会。

  由于涉足新兴产业的多为中小企业,融资、商业模式能否成熟一直是会场内外的最大看点。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因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作最务实的一场峰会,金融峰会与会人士几乎爆满。记者专访了数位专业人士,就金融产品如何切实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入探讨。

  上海市经济党校副校长、原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朱铮宸:

  “金融机构要和非政府组织合作”

  “上海要好好向德国学习。 ”九十年代初曾受德国经济部邀请赴德访问的朱铮宸开门见山。当时,定位于帮助本土中小企业走向中国市场,德国正欲在上海建立德国经济中心,而这正是他对记者建议的第一个范本。“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机构运营模式,首先它是非政府的,但又有政府资助。德国政府每年拿出大概几亿马克,同时,它有德意志的银行财团支持,具体操作由德国中小企业协会进行。我们看到它是一个综合体。 ”

  在朱铮宸看来,金融产业如何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应该着力于合作机制、体制。 “十八年来,大批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就是通过这个平台,中心建立初期,对中小企业只收办公租金,让中小企业在这个办公场地里了解上海、了解中国,然后中小企业再决定长三角、珠三角等内地投资。 ”

  朱现任工作是以与央企打交道为主,包括航空、造船、电信、石化等巨头行业,对中小企业与央企的金融环境差异更有体会。“在党校讲课的时候有一个案例,一个搞石油的大企业,在石油最高价位时一下子进了一年的用量,结果第二个月变成90多美元,那一年输了55亿,但这对央企来说仍然不算灭顶之灾。 ”

  “中小企业则势单力薄,更需要支持。现在由于支持的力度不够,下半年要有45%的民营企业倒闭,上半年是25%。我们可以仿效德国,由金融机构和我们的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来共同进行推动。”他告诉记者。

  德勤会计事务所合伙人金建:

  “没有需求的供给都是虚假的”

  相比朱铮宸推崇的德国范例,金建提出了韩国样本。“韩国就抓住了一个新兴产业,就是奢侈品产业,现在大陆人到韩国每天的航班不断增加,上海到首尔一天有48班,许多人都是去买高档消费品、名牌,你想,韩国本身又不生产这些东西,它的奥秘就是抓住了需求心理。 ”

  “为了吸引中国人过去,韩国搞了许多刺激政策,比如三千块人民币包一个星期吃住,观光社送地铁券和免费店的优惠券,海建很多免税商店,这就告诉我们产业是可以形成,可以促进的。 ”金建对记者强调,中国在探索新兴产业时应规避“喊口号”,而要寻求经济规律、市场需求。 “只有需求才能有供给,没有需求这种供给是虚假的。 ”

  善用生动语言的金建为记者举了一个新材料的鲜活例子。 “现在人们对住宅要求非常迫切,我们政府能否给它一个经济手段刺激,比如所有新建房屋一律要求是全装修,不准给毛坯房。这就是给它一个制约,建筑商就必须要动脑筋用它最好的材料,甚至用新材料满足市场要求。 ”

  金建强调,金融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本身就是利益驱动,应该利用金融产业本身的功能引导新兴产业发展。 “对于搞甲醇家具的企业,就要让它贷不到款。再比如地沟油话题,金融产业将来能不能形成惯例,如果一旦发现你是用地沟油的餐饮业,你是用地沟油制作的产品,所有的信用贷款包括市场全部查封。 ”

  金建对记者坦言,目前国家力推的七大新兴产业中,没有一个发源地在中国,国内不拥有绝对知识产权。“比如电动汽车,包括上汽、吉利、吉瑞都在喊我有新能源汽车,但开了一百公里后发现公路上没有发电的,最后汽油、发动机一起上,叫混合能源,其实这个还很落后。 ”

  在整个会场如火如荼高谈阔论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时,金建抛出的观点听起来则有几分“不合时宜”的冷静。“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提法有点画蛇添足,新兴产业很多跟战略还挂不上钩。”他对记者打趣起昨天讨论云计算的一场分会,“云计算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占多大比重,应该要先搞清楚。 ”

  道杰资本总裁、资深企业并购重组专家俞铁成:

  “PE推动下的并购浪潮即将到来”

  熟稔于新兴产业投资的俞铁成,另一个身份是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当记者问及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时,他“王顾左右”地说起另一番话:“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外可能二十年才能走完行业周期,但以国内光伏行业为例,从兴起到高峰,到今年上半年电子件组件的大幅度巨额亏损出现,差不多五六年时间就把一个非常好的产业折腾得面目全非。 ”

  俞铁成的观点听来较为悲观:曾在纳斯达克风生水起的光伏概念股,如今遭遇的市值猛缩正是部分资金盲目扎堆新兴产业的后遗症折射。 “今年全球光伏需求总量大概20GW,国内总产能我们自己估计已经到了40GW,这是多么恐怖的格局?去年很多浙江、江苏老板都来找我们咨询,说要投资做电池片组件,我劝过七八个这样的老板,但都杀了进去,最后哀鸿遍地。 ”

  而对于今年规模在五百兆瓦以下的上百家光伏企业面临被市场洗牌淘汰破产的命运,俞铁成建议企业弱弱重组,整合成有一点议价能力的集团,“银行各方面一看企业公司资产部门变大了,政府的配套支持资金再变大,可能就会救活,弱弱重组后再找大企业卖个大价钱,然后再引入资金。 ”

  俞铁成对记者坦陈:“现有一万家PE,每个都想我们投的项目能够上市,这是非常可笑的行为。假如说一个PE一年只投一个项目,我们中国一年平均300家企业上市,假设每家企业潜伏了4家PE,这些这4家都各不相同,也就意味着一年只有1200个PE能够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露个小脸。 ”

  他认为,如此低的成功概率令企业出售的高潮再过两三年就会大量出现。 “不是企业自己要卖,是PE逼着老板要卖,因为PE它卖参股的这部分股权没有人会感兴趣,所以很多PE在投资的时候沟通出售权,或者邀请老板和它一起卖,这个悲惨的故事我相信很快会爆发,再过个两三年。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