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栾笑语: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说来容易做来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14: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自今年4月7日起,国内油价已有超过5个月岿然不动,而在这期间,国际油价却起起伏伏,热闹非凡。媒体人栾笑语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即将推出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改变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局面,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同时,作者认为改革还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完善,目前,应考虑到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定价权的下放程度。本网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说来容易做来难

  作者:栾笑语

  对国内关注成品油价格的人们来说,油价"跟涨不跟跌"已经成为了习惯。上一次油价调整还要追溯到今年的4月7日,这意味着油价已原地不动超过5个月。而成品油降价,则已经是15个月前的往事了。但在这期间,国际油价却起起伏伏,十分热闹。以7月26日最高价100.62美元/桶为起点,截至8月9日,11个交易日的最大跌幅高达25%。

  好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近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的言论给了人们希望。张晓强说,关于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包括资源性价格改革以及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发改委正在进行研究和推进。

  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此前也曾透露,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根据国内资源、国际市场等多方面情况进一步完善,政府正在加紧改革,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

  于是我们相信,市场此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内地成品油油价"跟涨不跟跌"的现状有望很快终结。

  虽然自2008年12月18日,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过,但任何对定价机制的改革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眼下人们对目前定价机制的纠结之处在于,22日的调价周期太长,人家国际油价已经犯了几个跟斗,起伏几个来回,内地油价却岿然不动。另一方面则是定价权力是否该下放,下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不少人对22日的调价周期缩短到10日投赞成票,但虽然只是调价周期的调整,可各方利益却不那么容易平衡。

  有媒体报道,对如今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来说,10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比如说,经营者从两大公司批发出成品油再运回去,由于10个工作日的短周期,可能油尚未运到,油价就已经发生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空间会更加狭小。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就此对媒体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并非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个制度调节就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做更多、更深刻的改革。比如市场更加开放,令民营企业也能够进口原油等。

  拟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是此次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不少人将其解读将成是定价机制市场化的一种表现。

  但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高世宪就认为,当下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尤其是炼油厂的卖方市场仍然高度垄断,在此背景下,若贸然将成品油价格定价权下放给生产企业,则必然产生更加复杂的寡头垄断局面。

  显然买入过石油企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再加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此后的油价或许真的变成只涨不跌。

  对此,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媒体表示,这里指的下放定价权并不意味着完全由市场定价,而是政府给划定一个"圈圈",企业必须按照这个规矩来调,其实质仍然是由政府约束价格。

  以前,专家也好,私家车主也好,只要提到成品油定价机制,便满是意见,但一旦要真的改革了,却又发现诸多配套改革没有跟进,市场化的基础并不牢固,哪怕是微小的调整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慎重考虑。从而也让人们知道,但凡改革,都需要配套进行,多方配合,才不至于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发了诸多问题。

  看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还要在完善的路上,跋涉很久。我们既需要给它完善的时间,又要关注它完善的行动。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