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酩:月饼里的关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0:0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吴酩

  中秋节前几天,北京交通“特堵”,大家都说“全是让送月饼的车闹的”。那几天的北京,真是在“闹月饼”:超市里,整车整车“团体购买”的络绎不绝;机关门口、办公楼前,送、接月饼的出出进进;餐厅、食堂,有关月饼的议论不绝于耳;邮局专门开办了邮寄月饼的特殊业务;电视里,也不时播出月饼的消息……

  本来挺招人喜欢的月饼,实在是把人“闹”得有点儿烦!

  很怀念儿时的月饼。尽管种类很少,一般百姓买的、吃的,就是“自来红”、“自来白”两种,馅也很简单,就是红白糖加点青红丝、桃仁等果料,可人们吃得很香甜。也许是因为处于经济短缺时代,能一年一度吃上月饼本身就是“很隆重”的事,月下团圆的亲情凝聚在小小月饼里更是深深地滋润了人们的心。当然,那个年代也并非所有人家都能如愿吃上月饼,而没有月饼的中秋,会比平日更让人感到凄凉。

  现如今的月饼,随着经济的发展倒真是日益繁荣、红火,从“里”到“外”全都大变样。火腿、莲蓉、五仁已属于大路货,鱼翅、鲍鱼、燕窝入馅的,方显尊贵;精美的包装盒早就代替了简单的包装纸,前两年还“创”出了用真金装饰的超级月饼。月饼越来越奢华,可月饼的“本味儿”却变少了,早年的那种“香甜”似乎已荡然无存,蕴含其中的温馨亲情也变得越来越淡。“闹月饼”的种种“怪味儿”,招人反感。显然,与很多淳朴的老事物一样,月饼也严重“异化”了。

  “八月十五,杀家鞑子”,是有关月饼的古老传说之一。月饼曾经充当了一回约定反抗暴政的信息传递工具。如今月饼担负的“重大责任”,却远远超过了古代。不可否认,普通百姓享用的那些“大路货”,依然保持着负载亲情的传统功能。但那些动用公款大批量采购的,恐怕就不那么“纯情”,尤其是那类奢华贵物,笃定是“另具重任”。这其中,多数属于“关系户”之间“巩固友情”的,也有“开辟新路”、“广结善缘”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借助节庆“暗度陈仓”进行不法输送的。不少被揭露的巨贪,敛财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节礼”,中秋自然不能错过,于是月饼盒就成了理想的真金白银“运输车”。

  节后,几位离京回乡的同事说起“闹月饼”的一个显著特点:越是大城市,节前送月饼的车越多,交通堵得越厉害。这说明,月饼也是随着权力“走”的,权力越大、越密集的地方,“吸引”的月饼就越多。在这里,月饼是在构建、维系或巩固某种特殊的“关系”。至于“关系”的具体内涵,则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只有当事方自己心里明白。

  一位小朋友说:今年中秋前家里收到了一盒送来的月饼,打开一看,盒里有一封并非给他家的“祝福”信。可见收礼的“第一棒”连盒都没开就“转手”了。这要是一袋钞票可该怎么办啊?看着这种“转来”的月饼,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能吃出什么味儿来呢?

  送月饼的“马太效应”,肯定会给部分具有超强“吸月”的人家带来欢喜、增添愁。中秋一过,过量的月饼想“转送”都难,只能当“垃圾”悄悄处理。看到被扔进垃圾箱的过期月饼,那些为高企的CPI犯愁、自掏腰包购买少许月饼应节的普通百姓,又会作何感想?

  一样的月饼,让人吃出了今昔的不同滋味儿;一样的月饼,在不同群体中引发了不同的思绪。小小月饼,折射出了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也折射出了复杂纷繁的经济社会关系,而其中的一些,是必须正视和加以矫正的。

  期盼月饼以及同类的古老传统们别再“异化”,尽早回归本真。

  收月饼看身份,你什么层次?

  中秋收月饼,1盒都没有的,你肯定不是国企员工;

  2~3盒的,基本是工薪;

  5盒以上,大小是个领导;

  8盒往上就有社会身份了,非名人、公务员、国企领导、教师、医生莫属;

  送30盒以上的,是私企老板;

  收30盒以上的,是收礼品的。

  超市买散装月饼:要么上升通道狭窄,要么就是爱吃月饼。 (网友 小铁锹挖大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