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网上礼品交易鱼龙混杂 莫让蝇利冲昏头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3:58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易凌珊

  每逢节日过后,礼品回收都会骤然升温。不过今年礼品回收市场和往年相比有了一些新变化,那就是,以往节后随处可见的礼品回收招牌今年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站论坛、二手货交易平台的发帖量成倍增加。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享受礼品网上交易好处的同时,别忘记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礼品网上交易异常火爆

  中秋节刚过,各种福利、礼品的“消化”成为许多人急于处理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单位福利、亲友赠送的礼品,很多自己用不上,送人又舍不得。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解决了这一难题。

  中秋节前后,58同城网、百姓网、赶集网等本地分类信息网站已成为全国各地处理中秋礼品的热门途径。从生活必需品食用油,到高档礼品白酒香烟,再到购物卡、礼券等各种各样的礼品在网上不断地露出踪迹。

  折价转让成为礼品网上交易的最主要方式,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花样。节日期间,记者在分类网站上发现,不光有转让礼品的,还有很多网友挂出了礼品交换帖。从跟帖和回复上看,网上礼品互换十分受欢迎,很多网友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换到了自己称心的东西。

  在礼品网上交易火爆的同时,礼品网上回收也是无孔不入。据知情人士透露,中秋节过后一直到“十一”黄金周后,是市民抛售礼品的高峰期。而精明的回收商早已瞄上了网上营销这块蛋糕,只要在百度输入“礼品回收”,便有无数家店铺出现,在一些知名的论坛和交易网站也有类似的回收广告。

  据一位多年从事礼品回收的“行家”说,经营礼品回收可分为两种:专职回收的无证门脸和正规烟酒店。走在大街小巷,尤其是一些小区附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路边有许多“烟酒回收”或者“礼品回收”的牌子,明目张胆打出这样的牌子的往往是专职回收的无证门脸。而一些正规的烟酒店为了降低成本,也会经营礼品回收的业务,但他们的经营相对较隐蔽。每逢节日,尤其是春节,这些门店的经营也进入最高峰期。

  低成本成礼品网上交易催化剂

  针对礼品网上交易的火爆现象,业内人士表示,网上买卖成本低,客户面比较广,二手商品很容易转手,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礼品买家和卖家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礼品回收、交换和交易,这是礼品网上交易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有知情人士透露,相比需要经营成本的实体店,网络礼品回收利润更大,最高甚至超过35%。以礼品卡为例,据了解,有时一张消费卡买卖之间的中间差价只有0.5个百分点,但由于交易量巨大,收益也颇为可观。

  没有正规合法的渠道对不实用的礼品进行“变现”,是网上礼品交易兴起的间接原因。据一位长期从事礼品回收的人士表示,因为礼品回收季节性强,往往是只集中在春节、中秋等节日,其他时间市场空白,且除了名烟名酒外,其他一些礼品缺少再销售渠道,正规公司很难介入。

  实际上,用不着的商品确实需要处理渠道,但正规的礼品回收公司很难见到,这也是造成商家和网民将礼品搬上互联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互联网的便利性,尤其是互联网社交化浪潮的逐步演进,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改观,且礼品持有者可选择买家的增多,也令礼品卖方有更多的话语权,转战互联网就成了许多礼品持有者的最佳选择。

  节日期间人们对礼品的需求量大增是礼品网上交易火爆的直接驱动力。“单位发的礼品卡用不着,就发网上转让了。”一位网游在论坛上发布的转让信息中表示。另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些礼品卡并非此次中秋节新发,而是“存货”,有的甚至压根儿就不是礼品卡。之所以选择中秋节期间发帖转让,“是因为这期间礼品卡市场需求量很大,可以快速地被转走”。

  鱼龙混杂莫让蝇利冲昏头脑

  作为一个新兴的业态,网上礼品交易存在诸多的不规范。比如烟酒回收,一些烟酒店经营者就对回收业务有所避讳。有经营者表示,烟酒等属于专卖商品,进货和销售必须经过规定渠道,甚至有地域限制,烟酒店从事礼品回收属于违法经营活动。

  针对烟酒回收之风节后盛行的情况,工商局有关人员表示,烟酒回收店一般并没有经过工商部门的核准登记,属于无证和超范围经营。这种私下收购香烟存在着严重的偷漏税现象,有的回收店也借此销售假冒伪劣烟酒,扰乱了市场秩序。虽然工商部门曾组织了专项整治,但这些小店采取“打游击”策略应付工商部门检查,彻底根除有一定难度。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建立“节后礼品回收店审批制度”的建议。即对回收的礼品进行登记,对经过正规审批的礼品回收店进行全程监管,保证回收商品的质量,防止回收商品胡乱压价,导致公民利益受到损害,以及不正当竞争等。

  礼品网上交易的火爆也引来了不少“寻租”的人。有不少网友反映,有少数礼品回收店以高价诱惑卖主到店内卖礼品,佯装检验真假,在柜台底下“掉包”,然后借口顾客的产品有问题,不予回收。现在更有不少商家冒充个体礼品交换者,和交换对象进行带有“欺诈”性质的交换,损害了公平交易的环境,也增加了社会的信任成本。

  对于近来有所抬头的“礼品交易欺诈”事件,有律师提醒,消费者在网上交易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在交换、出售礼品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如可以在高档烟酒上留记号,以防止掉包。特殊礼品互换时,还应注意查看礼品的质量,如为食品,要仔细查看保质期;若为礼品卡,则要注意礼品卡的真伪、使用日期,最好当面交易,以查验真假。另外,尽量选择同城出售或交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