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萧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5:57 来源: 大经贸2008年,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风暴,现在看来只是预演。
当时各国都采用了“刺激”方案来拯救经济。
“刺激”的代价是债务危机。现在是债务危机即将引爆金融危机。山雨欲来风满楼。
所谓刺激,虽然花式繁多,但归根到底就一招:开动印钞机,放开信贷口子。让钱来解决金融危机。
问题在于,次贷危机本来就不是缺钱引起的,现在市场上新增大量货币,出口在哪里?
美国超发货币还不要紧,中国外管局可以“接盘”。
中国就吃力了。一方面要发人民币买下进入中国的美元,另一方面,中央4万亿、地方18万亿的刺激方案需要增发人民币。这两者凑一起,货币就泛滥成灾了。
次贷危机本来就是房地产过热,爆炒基于房地产的金融衍生工具而引起的。但是解决危机的手段却是吹起一个更大的泡沫来挽救危机。拿中国来说,大量增发、放松信贷口子后,更加催生资产泡沫,地价、楼市暴涨,通胀呈山洪暴发之势。而收紧银根压通胀,却使老问题重现:企业生存困难。
当前来说,刺激经济的后果以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
美国、欧洲的国债都面临着巨大危机。在欧洲,甚至欧元都面临着崩溃。世界经济面临着的危机,甚至可能超过1929-1933年的危机程度。
宏观层面的东西多说无益,咱们说微观的,说企业层面的一些动作。
美国企业普遍看到了危机即将来临,都在储备现金,准备迎接一个可能来临的漫长寒冬。
美国企业现在手中大概持有3万亿美元现金,其中:GE持有910亿美元,微软600亿,苹果760亿……
春江水暖鸭先知。要做百年老店,就一定要见微知著,要有点预测能力。
国际优秀企业应对萧条有三招:
第一是储备现金;
第二是裁员,出售非核心资产;
当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悄悄做这两招时,你别幸灾乐祸,它们不行了,俺们可是一枝独秀。
当他们出到第三招,宣布冻结一切资本性开支的时候,那就是危机已经爆发了
最近,GE把旗下的集装箱租赁业务卖出去了,15亿美元。谁接手的?海南航空公司!
李嘉诚收购了英国自来水公司。
GE是储备现金。李嘉诚是为了未来稳定的现金收入。海航是看好未来几年全球航运业务?
据投行内部消息,2010年时,外资基本上已经全面退出国内房地产业务。内资接盘。
对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在世界经济不振的前提下,汇率升值,出口下滑,而内需却无法启动;在压通胀是最大政治任务的前提下,信贷将长期偏紧,融资困难,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未来的日子将可能会比较难过。
因此,我们不妨对自己多强调一下这个原则:尽量储备现金,准备好应对即将来临的危机与萧条。
方法无非是:资产重组,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不良资产,换点现金回来;冻结一切资本性开支,压缩投资;在建项目要尽快完工,并实现盈利;实行包括裁员在内的削减开支计划;对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才做应变计划已经是迟了,但做准备比不做准备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