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6:55 来源: 经济日报金秋时节,河北涿鹿县全面丰收。在该县东小庄镇上太府村的一片玉米地里,一位农民手里拿着刚刚收获的玉米高兴地对记者说:“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好啊,咱家今年种的6亩玉米地,亩产可能超过1000公斤,比4年前翻一番。”在“十一五”期间,涿鹿县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增效开展综合开发工程。经过几年实践,2010年,涿鹿县农民人均收入由“十五”之初的2836元增长到4853元,增长71.1%。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8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
涿鹿县地处燕山与太行山交界区域,是一个半山区、半谷地的传统农业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给农业新产品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涿鹿县委、县政府面对自身的实际,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采取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户的方式,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全面增产、农民有效增收。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采取调整产品结构、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精深加工等三大促进措施。
因地制宜调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农民收益的高低。涿鹿县在农业综合开发中首先调整种植结构,制定了传统产业“优粮、扩杂、增菜”三项同时并举,主导产业“葡萄栽培、杏扁种植、奶牛养殖”三业同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整体突破。
涿鹿多半土地为山地,在农业开发中,涿鹿县通过考察得知这种山地最为适合种植杏扁,因为这一植物不仅耐干旱,耐瘠薄,同时果实可食用、可入药,亩产收益可达200元左右。于是县里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引种“龙王帽”、“光中”、“神鹿”等杏扁系列品种,通过种植典型引路,政策扶持,杏扁种植迅速推广。目前已形成“辉耀镇十里经济坡”、“矾山镇北坡”、黑山寺乡、辉耀石门沟及大堡镇等8处万亩杏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65万亩,这些林木不仅成了北京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让涿鹿县的绿化率提高近三分之一,同时还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如今,涿鹿县年产杏扁1300多万公斤,产值达1.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成为杏扁生产大县。
协调联动推广先进技术
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该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把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落脚点,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成立了科技培训专业服务工作队,完善了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对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杏扁、葡萄、玉米、张杂谷等主要高产栽培、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并聘请专家、教授对农民实行面对面培训,现场答疑解惑,为果农、菜农及养殖户设立“实地门诊”,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把脉治病”。今年,涿鹿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涿鹿县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萄栽培已有千年历史。但过去仅限于鲜食葡萄种植,且品质单一,受限于季节。该县通过与河北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单位联姻,聘请了教授作为专业顾问,实施葡萄、杏扁等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在葡萄种植中引进及培养了红地球、赤霞珠、龙眼、白牛奶、奥古斯特、美人指等70多个品种,总面积达到18.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9.7%,涉及11个乡镇、130个村,种植在正常年景下,总产量达到3.3亿斤,单是葡萄栽培一项,就为3.1万农户带来近10亿元的收入。
精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
农产品精深加工不仅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提高农产品价值的重要工具。涿鹿县坚持把“以工哺农”理念贯穿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具体行动中,全县实施了10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36.98亿元,使全县初步形成了葡萄加工、杏扁加工、畜禽养殖、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6家,农产品加工率达64%。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QS认证,5家企业农产品获无公害认证,4家企业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其中市级龙头发展到22家,比上年增加7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年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7.6%,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
涿鹿县果仁食品有限公司是以加工、销售当地特产杏仁、杏核及其他果仁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也是河北省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该县将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重点,给公司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资金120万元,使该企业得以顺利完成600吨杏扁深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加工产值1812万元,年上缴税金155.74万元,同时使当地65万亩杏扁实现了就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