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融资创新引中央部委关注 北京500亿保障房私募经验难推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1:02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乐
北京发行500亿元私募债券用于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银监会等中央部委的注意。
2011年9月,北京以北京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管中心)、北京保障房投资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发行了总计500亿元的债券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以私募方式发行的债券,将以北京市政府财政收入、北京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以及保障性住房的销售、租赁收入偿还。
中央部委注意这一动向的初衷在于了解其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然而,北京500亿元私募债券的买家主要集中于银行和国有背景的机构,这致使在全国范围内,保障房私募债的“北京经验”恐怕短期内难有推广和复制。
500亿元引关注
“我们已经注意到北京市发行500亿元债券用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运营的动向,我们也在深入了解这个事情,毕竟对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融资渠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9月20日上午,住建部一位官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被这位官员称为“新可能”的,是北京市政府日前发行的500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发债券。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的官员告诉记者,北京市国管中心日前发行了一笔总额为50亿元的定向债券,用于目前开始建设的20万套保障性住房,总规划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国管中心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平台,截至目前,其监管的北京市属A股上市企业总量为28家。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文件,开放了发行企业债为保障性住房进行融资的闸门。此后,重庆上报了6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企业债,但发改委至今未予批准。因此,北京市此次5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债券,其发行方式以及后续发行的规模,都引起了中央相关部委的重点关注。
目前,国管中心的50亿元债券已经开始由承销商进行发行、销售,与重庆上报60亿元的债券模式不同的是,北京国管中心发行的债券所采用的是私募渠道定向发行的方式,定向目标为四家大型国有银行机构,3年期和5年期中期债券的票面利率分别为6.05%和6.13%。
“这种以定向方式发债的方式,在保障房融资领域属于创新。”前述住建部的官员向记者表示。另外,经过了解,他还获悉,北京市政府有意在国管中心50亿元债券发行后,陆续以北京市保障房投资中心等平台机构的名义,以相同方式定向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总额最终可能达到500亿元。
绕过门槛路径
实际上,在北京市开始以定向私募的方式发行保障房债券之前,重庆市政府已经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60亿元的企业债用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但至今未有得到批准。重庆市政府一位人士向记者称,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目前地方融资平台正在清理过程中;二是对于保障房债券发行平台本身负债率的规定问题。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企业债发行总额不得超过发债企业总资产的40%。因此,实际上对于发债企业平台的自身负债率有了变相的规定,按照这一规定,发行企业债的平台公司,自身负债率不得超过60%。
“问题在于,现阶段地方能够拿出来的平台公司,负债率60%以下的少之又少。”山东省住建厅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事实也确实如此,本次定向发行50亿元债券的北京国管中心,自身负债率超过66%,如以公募形式公开发行,即不符合不超过总资产40%的规定。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债发少了,没有实际意义”。
“十一五”期间北京投资1035亿元建保障房,实际解决了35万户住房问题,以此类推,“十二五”期间,北京完成上述保障房的任务,至少需要投资3000亿元以上,则2011年,北京保障房的投资缺口在约600亿元左右。北京市以此种方式发行500亿元的私募定向债券,则基本可以弥补这一缺口。
“如果以40%这个上限的方式发,即便全批准了,恐怕也没有这么多的额度,起不到实际意义。”一位接近本次交易的人士称。对此,前述住建部官员表示,对这种模式本身,不便发表评论。但他表示,保障性住房的工作任务事关民生与政府信用,所以必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予以创新和尝试。对于已经进行的尝试与创新,应该予以关注,并重点分析当中成功和可以推广的方式。
推广难度大
“如果北京市是以这种方式定向发行的私募债券,那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这种复制的可能性很小。”清华大学房地产金融中心主任冯科向记者表示。他认为,这种发行方式的关键在于能够找到足够实力的定向募集的机构,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找到这种定向的大型机构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找到这样的定向募集的机构很难。
记者了解到,此次定向发行的对象4家特定机构均为商业银行,交易价格按照票面利率,之所以选择私募债发行,是因为保障房投资本身具有一定风险,这一交易的风险特征比较适合私募。加之最近以来债市低迷,信用风险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城投债市场,私募发行比公开发行更合适。
一位长期从事地方城投债发行的承销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地方金融机构基本上已经被平台贷款和代发的地方债覆盖,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再次购买保障房私募债券的实力,“更不用说风险相对较高的保障性住房的私募债券了。”他说。
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甘肃省政府负债率已经高达141%,超过海南成为全国第一。冯科认为,一方面是找到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困难,另一方面,能够有北京、上海这样财政信用的地方财政,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也有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