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罕见萎缩:期市“转型”代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1: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罗文辉
美国期货业协会(FIA)近日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球75家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的成交量排名显示,我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中,仅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维持今年一季度的排名(第11),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大商所”)已分别跌至第14位、15位。而去年上述三家交易所的全年成交量分列全球第12、11、13位。
此外,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去年成交量一度占据全球商品类期货、期权半壁江山,但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已下滑了三成,占全球商品类期货、期权的市场份额萎缩至不到35%。
令人惊奇的是,在FIA公布的上半年前30名交易所的成交量统计表中,上期所的同比成交量跌幅高达57.2%,大商所则以14.6%名列跌幅亚军。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内实体经济,服务产业的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却出现了本世纪以来罕见的成交量持续萎缩现象,这与高保证金、日内交易、关联交易受限制等多重因素相关,还与成交量占比不到5%的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有关。此外,今年以来执行的“大合约”政策制约产业客户套保交易所需市场流动性的负面作用已显现。
尽管一些业内人士仍坚持,国内商品期货成交规模萎缩近三成,或可视为期货市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时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但近期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均已开始对去年底以来执行的高保证金比例、当日平仓双向收费等打击“过度交易”的强势监管政策进行微调。
作为三家商品交易所中最后一个开始下调保证金比例的郑商所,已在上周四发布的《关于加强2011年国庆节休市期间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将国庆节后的菜籽油、早籼稻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悄然下调2个百分点。
FIA数据还显示,上半年75家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的成交总量增至124亿手,同比增幅10.2%,其中曾在前两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长8.7%,作为CME最有力竞争对手的洲际交易所(ICE)增幅更高达14.8%。这两家交易所商品类期货、期权成交量的大幅增长,直接受益于今年上半年能源、贵金属市场的火爆。
相比正由恢复性增长走向两位数增长的北美地区,潜力更加巨大的亚太地区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16.4%。凭借迷你型股指期权一直把持FIA成交量榜首地位的韩国交易所(KRX)上半年增幅高达19.2%,而以金融期货、期权为主的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香港交易清算公司(HKEX),其上半年衍生品成交量的增幅亦分别高达30.3%、22.2%。
值得注意的是,“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俄罗斯交易所今年上半年衍生品交易量也同比分别增长33.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