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资金胜利大逃亡 利率监管已失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1:3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评论员 叶檀
最新的金融市场显示,僵化的管制已经失效,整体金融处于失控状态。
首先,金融脱媒,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无法监管灰色地带。
社会融资总量变化不大,银行存款与贷款下降。9月以来,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前15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存款缺口严重影响贷款,同期四大银行贷款增量仅870亿元左右。这是继股民用脚投票之后,储户对于银行非市场化的利率再次用脚投票,他们转而追求更高收益率的贷款品种。
金融脱媒现象并非始于今日,储户早已对负利率的盘剥体制不满。根据中金研究部王松柏等人的文章,2003年社会融资总量出现超常规增长,而2009年至今均出现超常规增长,人们通过信托以及民间拆借渠道,寻求市场对接与直接定价。具体而言,表内银行贷款占比也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从2002年的占社会融资总量95.7%下降到2010年的58.5%;而商业银行的表外资产,如委托贷款、承兑汇票等,不断增长。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从2002年占社会融资总量-2.6%上升到26.9%。
企业之间被严厉禁止的直接拆借这一现象引起全球主流财经媒体的关注。据估计,中国金融机构表外的影子市场每年的资金流量可能已达2万亿元人民币之多,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左右。
其次,利率管制失效。
目前,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已经基本宣告失败。严格限制的存款利率引发储户资金大逃亡,深受存款压力之苦的银行,纷纷通过短期理财产品等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一个月之内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均高达5%左右,笔者所见招商银行一款节节高升短期澳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7%。理财产品数量几何级数上升,直接拆毁了存款利率的管制籓篱。银行无法选择,或者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者坐视存款胜利大逃亡。
贷款利率管制失败,高风险的高利贷在全国范围内泛滥,显示利率从严厉管制走向完全无序。以企业委托贷款为例,由于企业之间直接拆借资金是被严格禁止,但可以通过银行向指定借款人发放委托贷款,贷款利率由委托方决定,银行则充当中介人的角色,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但不承担任何信贷风险。上述委托贷款的利率最高达到24.5%,相当于1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近4倍。央行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4.17万亿元,同比减少10%,但同期新增委托贷款7028亿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的资金泡沫泛滥到了以钱生钱的地步,明知这是无法填上黑洞的庞氏骗局,依然有无数人赴汤蹈火,就是为了追求杀人越货都无法实现的高利润。
从货币紧缩尤其是房地产贷款紧缩以来,房地产信托兴旺发达,信托公司进入最好的幸福时光。然而,好时光可能已经到头。9月22日,媒体报道房地产开发企业绿城集团被银监会要求清查信托融资,据信该公司信托量与融资成本可能超过其支付能力。《中国经营报》统计,截至2011年6月,绿城的信托融资计划已超过百亿元。虽然绿城否认,但一些人士认为项目公司的融资包括在内,数量不会仅止于33亿元。据绿城2011年半年报所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绿城集团现有现金及银行存款97.46亿元,总借贷约350亿元,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63.2%,较去年年末有所上升。
如果银监会以绿城信托为突破口,则中国房地产信托的一笔烂账可能将很快浮出水面,这是对于失去控制的融资渠道的沉重打击;对银监会的沉重打击则是,即使抑制信托,其他灰色的融资渠道依然会层出不穷,突破利率管制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局部管制的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最后,所有合法、不合法的金融机构,都在突破利率管制,千军万马进入高利率市场。商业银行通过短期理财产品、表外资产等暗度陈仓,许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索性汇聚到高利率的洪流之中,火中取栗。
遍地开花注定无法监管,监管之下利率管制徒有其表,中国的金融、利率管制必须动大手术,彻底实行市场化改革,才能根除周期性的高利贷、合法金融机构低效配置两大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