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危机到另一场危机伦敦铜跌回三年前同日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2:32 来源: 红网-潇湘晨报2008年9月26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发酵和酝酿,LME铜价当日收盘报6820美元;2011年9月26日,欧债危机接二连三,LME铜价当日下午2点后再度暴跌至6820美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因为,人的本性——投机者在狂赚时无可抑制的贪婪和暴跌时深入内心的恐惧,永远不会改变。
国联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刘剑芸称:“此次大宗商品再度暴跌,主因为去泡沫化,虽然市场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但我们判断,要达到2008年的程度几乎不可能。”
本报记者陈海钧 长沙报道
铜和橡胶等主要工业品跌停
周一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空头力量再次激烈爆发,沪铜、橡胶、锌等主要工业品品种收盘被联线砸至跌停。
周一,国内期市延续下跌,沪黄金期货早盘收于跌停。午后期市空头爆发,沪铜、橡胶、沪锌在收盘之时亦报跌停,沪铜、橡胶、沪锌也是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触及跌停,而沪铜更是全线跌停,创出14个月新低。
从LME铜走势看,出现连续的长阴杀跌,自上周伦铜失守重要的8450美元后期价不断破位下行,8100美元、8000美元、7600美元等重要的支撑位先后失守,周一电子盘期价再下一城,7000美元的又一重要关口失守,最低打到6800美元的位置。交易人士称:“这种空头氛围的集中宣泄让市场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铜需求通常被视为直接反映了广泛的经济活动,被广泛用于房屋、家电和汽车中,消费者、公司和政府的支出出现任何下滑,铜价都容易受到影响。
“巧合”,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关注金融市场的人多数都相信“历史是会重演的”,市场在不断轮回往复中向前发展。又是大宗商品,又是九月份,又是急速下跌,又是满盘皆绿,当前的期货市场让人不得不对2008年度金融海啸历历在目。
三年前,欧美银行出现流动性紧张,美国股指暴跌,就预示着危机的规模绝对不一般。直到9月份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震荡,大宗商品全线下跌,多数跌幅超过了60%。随后全球央行联手放松货币政策,紧急救市,经历了近半年的下跌之后,大宗商品才步入上涨通道。
“从大宗商品两次暴跌的发生时间和演化路径看来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刘剑芸指出,实际上,本次大跌的主因是源自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深化。
一方面,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复苏的进程极其迟缓。另一方面,政府为救市注入了超常规的流动性,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两年不到的时间迅速反弹至危机前的水平,甚至铜、棉花、玉米等商品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
“超常规的救市政策好比是强心针,可以救人性命,但不能连续大剂量使用。在泡沫迟迟难以充实的情况下,破灭是迟早的事情。”刘剑芸分析称,“因此,对比两次危机的‘巧合’而言,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主因:去泡沫化
然而,金融市场还有一句话叫“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本次商品全线大跌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本次大跌的诱因是源自于国家信用出现问题。2008年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次贷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宏观政策不得不透支国家信用。从迪拜危机开始,主权信用危机就在不断蔓延,直到美国主权评级开始进入一个小高潮。其次,本次危机的中心在欧洲,并不像2008年那样在美国。由于欧元区是一个拥有“统一货币政策、分散财政政策”的特殊经济体,因此,天然容易受到二次余波的攻击。而危机的核心不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多少还留存了点希望。
另外,本次大跌虽然也是来势汹涌,多少带有恐慌的成分,但是相对于2008年而言还是表现稍好,最明显的特征至今并没有出现全部集体跌停的场景。
综上所述,这次大宗商品暴跌正是印证了经济学上的一个著名观点“货币是中性的,长期上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影响经济的实际产出”。
刘剑芸表示:我们认为这次大跌的目的在于“去泡沫化”,虽然市场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但是要达到2008年的幅度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