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市场与资本推动企业走创新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9:47 来源: 上海商报

  2011浦江创新论坛聚焦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策略

  商报记者 闵蕾 林蓓 宋杰

  2011浦江创新论坛9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方面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官员聚首论坛,以“创新”为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市场与资本推动创新、科技体制改革以及重视年轻人才培养等话题成为论坛关注的热点。

  ■企业家

  按照资本运作规律实施创新

  在本届浦江论坛的分论坛——“创新:中国企业的未来张江(核心园)论坛”上,集聚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家、投资家和学者们,他们围绕企业创新的话题各抒己见。张江(核心园)论坛成为2011浦江创新论坛人气最旺的分论坛。

  资本和市场拉动创新

  ●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磊 说“企业创新,真正的拉动力是市场。所有的创新都是应该先从市场出发,看整个市场消费的需求,然后推动企业真正创新的力量是资本,因为资本是判断创新成功率比较高的力量。如果违背这么两条闭门创新的话,90%以上要失败的。”这位曾经在汽车行业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同时认为,无论是国家资本还是民间资本,都应该按照资本运作的规律去做。而从整个社会的氛围来说,国有企业的创新会带动整个国家创新力的提升。尤其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原创的基础性和技术性是最核心的东西。

  今年3月,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揭牌,成为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此后,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人才集聚、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了先行先试的步伐。

  丁磊称,张江园区连续推出“未来星”、“启明星”,科技银行包括张江的投担保等科技金融方面的服务,还有马上启动的非上市股权的交易中心,将去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形势所需要的平台。“高新产业区不等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区,高新园区要打造一个真正内在的创新动力,更应该转向以市场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来打造张江高科技园区。”

  ●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信军 认为,对企业来说,“倾向于先生存下来,然后再保证足够的钱来进行创新。”创新投入要量入为出,并与资本市场分享创新的空间。他提出,企业也可以通过做善意的投资者和开明股东,嫁接到主流的创新力量。即用比较低的合理的成本收购欧美龙头企业的足够有影响力的股权,协助其在中国本土进行创新,带动其全球业绩的增长,并恢复其价值。

  梁信军还认为,政府最不需要做的是分配资源。而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在保护知识产权之外,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保护创业家的权益。而在战略创新方向的鼓励方面,创新绝对不能等同于高新技术化,比如解决巨大产能当中物流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是创新。

  不能用山寨方法创新

  ●分众传媒创始人、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南春 曾在“创新”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举例称,分众传媒公司倡导颠覆式的思维模型,在员工知识培训和技术培训中,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发展,就会获得更多机会。

  ●中国高新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 表示,目前我国的创新发展很快,但在国际化方面却是弱项。“我们现在缺的是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经验。”

  他说:“在模仿山寨居多的情况下,创业多创新少,很多创业公司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创新是要按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去实施,如果不是用创新的方法,而用山寨的方法创新,创新口号喊得再响,做出来的产品还是山寨。所以,战略型新兴产业有它的规律。战略型新兴产业要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三者的作用。另外,也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体系创新。”

  ■官员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

  创新推动中国科技实力跃升

  万钢在论坛上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时表示,改革创新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跃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万钢表示,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一直伴随着科技机制的发展。2010年,我国研发人员达到255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科技论文的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改革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使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跃升期。”万钢说。

  万钢还表示,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创新能力在人均GDP 3000美元的阶段已经接近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万钢认为,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许多国家已经将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从国内发展需求来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事业、加强社会管理,都要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此外,万钢表示,目前中国科技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缺乏原创思维,也较少主动提出先导性的研究方向,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面向行业服务能力的创新也需提升。“要提高创新能力,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项激励措施,来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的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推进互利共享的国际合作。”万钢说。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

  创新发展需关注年轻人培养

  蒋正华就“人才的培养以及发挥作用”等话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为此要更加关注年轻人才的培养。

  蒋正华表示,今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提出了“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关注人才培养及发挥他们的作用,已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蒋正华说,中国的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技术、能源技术、航天技术、航空技术、海洋技术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外,新能源汽车也是崭露头角,而且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这些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人才,特别是能够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有领军能力人才的出现,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飞速发展。”蒋正华说。在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政府方面应该有很多的考虑和政策,但还要更加关注年轻人才的培养。国际经验表明,在最有创造力的研究方面,由较年轻的科技人才完成的例子很多。

  “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培养科技人才应该立足本国、争取合作,应该尽快在这方面养成风气。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同时总结经验,推出一些更好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可以多开展科普活动、科技竞赛等。”蒋正华说。

  ■学者

  同济大学研究团队:

  科技管理体制回归科学本源

  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张玉臣、马如飞等研究团队在《体制创新及人才成长》一文中指出,中国科技管理体制需要回归科学本源,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和塑造创新文化。

  文章指出,目前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缺乏对个人天赋差异的尊重,在家庭教育中不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因材施教,社会使用中不能真正做到量才适用;其次,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存在不重视正面鼓励、启发引导,普遍采用填鸭式灌输、负面压制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缺失自信,失去想象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较弱。中国的教育经常是把聪明的孩子培养成高分的“考生”,而美国的教育多是把聪明的孩子培养成智慧的学生。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为学生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也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行程。

  “目前有很多学者在非学术力量前低下了高贵的头,失去了对真理的热爱,失去了独立和无私性。”文章指出,在价值取向上,把学术视为可以交换的商品。权位主导因素导致青年学者难以独立主导创新,阻碍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此外,收入压力和精神压力,也导致人才生存环境恶化,不能潜心开展研究。

  该研究团队指出,破除人才成长的这些问题,需要避免科学的功利倾向,回归科学本源,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和塑造创新文化,同时完善科技决策和协调机制,改革资源配置管理办法,尊重科技多样化规律,改革现有科技评价和奖励体制等。

  ◇不同声音

  郎咸平:科学园区要有针对性特色

  跟与会者观点不同,时常在各媒体发表“惊人”言论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论坛发表演讲时,却对时下的创新状态并不十分看好。他提出,创新在中国并不乐观,并称“真正要创新的高科技产品,(在)我们中国是沾不上边的。”郎咸平认为,理解和推广世界主流创新的真正管理模式,才是创新论坛该有的主题。

  对科学园区,郎咸平表示关注其同质化倾向,他建议,相关园区要有针对性的基础特色,比如为IT或者软件行业建立一个工具中心。他同时提议,要培养创业家的团队,要有资金来源的保障体系和强大的退出机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