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边防卫士"任杰:"硬"功夫与"软"功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15: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国庆节前夕,在黑龙江省绥芬河边防检查站,记者见到了任杰,这是一位中等个头的军人,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温和的人,却是我国公安边防系统的散打“状元”,是一个令不法分子闻风丧胆的国门卫士。他功勋累累,曾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还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首届“十大边防卫士”。
任杰的一身“硬”功夫让人印象深刻。银枪刺喉、单掌劈砖、头开酒瓶、油锤贯顶、削砖如泥,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他曾代表中国军人赴俄罗斯参加军事表演:用一支俄式步枪的枪刺抵住喉咙,枪托顶着货车,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让一辆5吨重的大货车前行了20米!当时的俄罗斯远东军区司令戈尔巴赫上将看了他的表演后赞叹说:“我看过许多国家的军事表演,刚才那位小个子军人的‘中国功夫’,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太棒了!”
这身硬气功是他吃苦耐劳练出来的。1991年,17岁的任杰从黑龙江省克山县入伍来到绥芬河边防检查站,1992年被选进特警队。当了特警后,别人每天跑5公里,他要跑10公里;别人做10个倒功,他要做100个。在散打训练中,他专找比自己大一个重量级的人练对打,每天都要被摔倒数百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与他一起对练的战友都不忍心再摔他,可他总说自己没事。练对打时,他的门牙镶上被踢掉,踢掉又镶上,不到两年,竟然镶了3次门牙。1994年10月,当时还是战士的任杰参加了首届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大比武,一举夺得全国散打第一名。
“硬”功夫让任杰工作起来如鱼得水。1992年绥芬河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小城骤然间热闹起来,一时间泥沙俱下,打架闹事收保护费的混混随之增多,还得了“刀枪炮”的诨名。“这些人很嚣张,所以我们组建了特警队。”任杰回忆说,“特警队的小伙子们训练有素,这些人一看见我们就跑。我们的功夫,一半是训练场上练的,一半也是实战中打出来的。”
经过公安系统的努力,绥芬河很快秩序井然,“刀枪炮”们都不见了踪影,当地经济在平和安宁的环境中蒸蒸日上。任杰也在这个过程中,从一名出色的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原来的特警大队改名为监护中队,任杰任中队长,他带领监护中队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连续四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中队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公安部边防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绥芬河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的驻地在北山社区,这里自从他们入驻后就没发生过一起抢劫、入室盗窃等恶性案件。队员们每天巡逻,早上跑操的时候还要顺路从山上打回矿泉水,带给驻地社区的老人们喝。家住监护中队对面的李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几次走丢,不记得自己家门,却总能记得监护中队的营房。
2007年监护中队要搬家,听到音信,北山社区500多名居民群众来到绥芬河边防检查站,不让中队搬家,他们还请来地方报社的记者写了篇《大兵,你别走!》的文章,终于留住了中队。
现在,任杰已经升任绥芬河边防检查站的司令部参谋长,离开了他在其中挥洒了十多年青春汗水的监护中队。监护中队的队员们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保持着过硬的单兵素质,也始终与驻地居民相处融洽。监护中队执勤班班长王作稳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被老百姓称作‘北山110’,连两口子打架都来找我们评理。前几天,一个家住4楼的3岁小孩在家睡觉时门被风吹上了,奶奶被锁在门外。孩子醒了之后就从窗口往外爬,奶奶急得直哭。我们的战士从5楼的阳台攀下去把他救起来,当时孩子差一点就要翻出阳台了。”
任杰说:“我们是看守国门的人,需要练好‘软’、‘硬’两套功夫。跟不法分子搏斗要‘硬功夫’,跟老百姓处好关系就要靠‘软功夫’。两套功夫都练好,才能当好‘看门人’。”(中国经济网记者佘惠敏)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