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面子到内里 新加坡绿色换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1 03: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叶

  当2009年新加坡第一次举办“国际绿色建筑大会(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Conference)”时,还只是励志性的为自己喊着“Future is now”的口号。两年后,这个狮城小国再次发力,邀请来超过30个国家1000多个参与机构。从房地产商、城市规划者、建筑师、工程师到政府官员,都在九月中旬的炎热一周内聚集在Suntec会议中心探讨热带建筑环保的各种可能性。可惜,除了两位发言嘉宾外只有七个参展方来自中国,议题设置过于专业又难获大规模社会传播效益。除滨海广场周边整齐悬挂的彩旗外,恐怕没人知道这场正在改变新加坡环境史的大会正在召开。与该国推行的大多数环保政策一样,革命的发生也是悄无声息的。

  “自发且有限的环保推广”

  多年来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环保方面竭尽全力的程度远超它资源丰富的邻国。“我们没多少土地可以新建绿色建筑,所有环保项目必须以金融可实施性为前提:它必须产生新的工作、新的财富、新的业态。政府算过这笔账,即使获得最高奖励的新建绿色建筑,也要两至八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但之后公司获得的全是净收入。根据不同建筑,企业和发展商长期可省下15%至40%的能源成本。”新加坡建设局(简称BCA)副署长高春平信心满满的表示。加之政府大手笔的津贴,环保在商用领域推广难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单是2009年建设局就为鼓励现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提供了高达1亿元的现金津贴。该局至今已接到39项申请,动用了600多万元。

  最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从2005年发起的“green mark”计划。这项起草初期就以“LEED”为蓝本的新加坡本土环评标准,被自称为热带地区的“LEED”。在经历第一年只有十七个建筑项目参与的艰难启动后,目前已扩展至八百四十个项目。“Green mark”的影响力已经超越商业建筑,渗入到公园、社区、地铁系统(包括诸多地铁发展项目)中。“在IGBC 2011大会期间,我们提出要把‘Green Mark’最低标准普及到现有建筑中,让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已有建筑达到该标准的。除了达到最低标准,这批建筑还需要继续运营达到最佳表现才能获得政府奖励,比如我们会要求业主每三年审核一次建筑的制冷系统。‘Green Mark’最近收到一百二十项海外建筑项目申请,其中四十项来自中国。”高春平进一步表示。

  “Green Mark”

  为垃圾食品镀金

  作为本届绿色建筑大会最生动的一次互动,组织方安排的“Green Mark Tour”着实让外界见识到新加坡各行各业“洗绿”的决心。在狮城第一个生态友好型商场“城市广场中心”逛街,与普通shopping mall感觉无异。节能节电的生态厕所和收集大量太阳能、雨水的绿色屋顶反而成为卖点景观。而在联合利华亚洲办公室中,举目皆是环保办公家具。两面绿色墙壁和各类茂盛盆栽轻松提供着室内绿化;会议室中设置的动力传感器还能随时感知空间使用,相应调整温度避免无谓耗电。但其中最亮眼的还是垃圾食品典范,位于裕廊中央公园的麦当劳分店:它的新身份是新加坡首个获得“绿色标志(Green Mark)”白金奖的餐馆。

  这家从今年5月开始运营的美式快餐店已成为耗电量巨大的餐饮业新评分标杆。它最大特点是将草坪覆盖在建筑上,形成景观与功能性兼备的“绿色屋顶”,以此降低太阳能热负荷,提高建筑散热性。我参观了隐藏在木墙栅栏背后的雨水收集室,用该系统灌溉屋顶草坪、清洁餐具地板最实惠不过;而回收冷气机释放的热能也被用来加热自来水,业者恨不得想法子把废油也回收个上百次。

  虽然店内依旧走麦当劳鼓励高卡路里食物的“欢快路线”,食客也多为年轻学生,但它从路灯、指示牌到装饰灯都换成了LED。建筑内外吊顶板、道路基础和排水渠则用掉了1.2万吨再循环材料。建筑部负责人曾大坤告诉我,“2008年获得这片土地使用权时,我们就计划将新分店打造成绿色建筑。虽然建筑成本因此提高了5%,但每月节省15%水电费,几年内就能回收成本。” 除该店之外,麦当劳位于碧山公园和春叶大厦(springleaves Tower)的分店也获得“绿色建筑金奖”,而位于城市广场分行和克拉码头河滨坊(Riverside Point)的Brewerkz餐馆则获“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合格”(green mark Certified)。

  这正是BCA把“绿色建筑标志计划”扩展至餐饮业的初衷。该评分系统自2005年推出以来,就陆续扩展到邻里社区和公园等高楼建筑以外的地点。单裕廊地区就有超过800个建筑项目(占地2500万平方米)获得其认可,占新加坡所有建筑面积12%。政府的野心是在2030年前让本地建筑绿化度达到80%。为实现该目标,政府工作重心将放在占本地总建筑数量95%的现有非绿色建筑环保改造上。目前虽未有强制性政策和落实时间表出台,但正如本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主题一样:“Act now”,先走一步总是没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