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芜湖公共文化建设惠民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6 06:46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李洪波 白海星 文晶报道:在安徽省芜湖市,随便你走进哪个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或者村级农家书屋,都能无偿享受文化服务,因为从今年6月28日起,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

  如果你住在偏远的农村,一个月一场的免费电影送到田间地头,因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已对数字电影网进行了布点,实现了农村电影全覆盖;

  如果你还是一位文体活动爱好者,那就更有施展空间了,因为仅各级文化馆(站)组织的歌舞、腰鼓、龙灯、猜谜等文化活动就达100多项,每年演出300多场,参与的演员现已超过10000人;

  ……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芜湖市的公共文化建设日趋繁荣,“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开展送戏、送演出下乡1600余场,送书下乡70余万册,送电影下乡2.5万余场,共服务人民群众1500余万人次。

  “零障碍 无门槛”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建立

  芜湖市始终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市一级。2008年,市图书馆、文化馆新馆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图书馆馆舍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60万册,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和市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8697平方米,是一座集文艺演出、业务培训、参观展示、印象体验为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文化场所,也是目前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市级文化馆。滨江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正在紧张施工,2010年11月开始改造建设的市艺术剧院小剧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年内将投入使用。

  县一级。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芜湖县文化馆总面积5700平方米,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文化馆之一;繁昌县文化馆、鸠江区文化馆、弋江区文化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乡镇一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普遍提速,已建设完成镇综合文化站23个,另有20多个将于今年内全部建成,实现全覆盖。

  村一级。一是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芜湖设立了送电影下乡进社区专项资金,对全市所有行政村数字电影网点进行全面布局,实现了电影农村全覆盖,“十一五”时期共放映2.5万余场,受益观众达1000余万人次。二是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时期芜湖市共建成农家书屋775个,今年新建356个,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这些相继建成的公共文化场所以“开门办馆、文化惠民”为宗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创新活动方式,实现免费开放,并“零障碍、无门槛”,保证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深受市民喜爱。

  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群众方式

  芜湖市鸠江区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载体,助推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鸠江区将各个体育健身场地建在村委会附近,按照国家标准建设1块农民体育健身场地、配备1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全区现已完成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这些场地上,村民们开展篮球、乒乓球比赛,召开村民集体会议,放映数字电影及科普宣传片,开展晨晚炼活动,组织文艺晚会……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农民体育健身场地成为了体育健身中心、会议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及作用充分发挥,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芜湖县创新工作举措,以财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为每个镇文化站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为每个村农家书屋选聘图书管理员,使镇村文化设施得以管起来、用起来、见效益,有效突破并铺通了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繁昌县建立了农村电影放映财政补贴制度,并专门出台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片放映政府采购制度。他们以县文苑影剧演出有限公司为发起单位,成立了辐射皖南片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卫星接收站,在全省率先达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通过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水平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据统计,2009年以来,芜湖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发挥自身优势,接待和培训各类读者、群众及文化艺术爱好者120余万人次,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一五”时期以来,全市共开展送戏、送演出下乡1600余场,送书下乡70余万册,送电影下乡2.5万余场,服务人民群众达1500余万人次。

  建一套机制 练一支队伍 保障公共文化更大范围惠及民生

  芜湖市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芜湖改变投入结构和方式,力促文化投资体制创新。他们在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经常性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幅的同时,文化事业发展费全部用于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和以奖代补。与此同时,他们根据不同性质和功能,将文化单位分为行政执行类、社会公益类、产业化类等3种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推进改革与发展。

  2010年,芜湖市完成3县4区文化体制改革,实行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三局合一”。新组建的文化管理机构统一行使原有3个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执法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原芜湖市歌舞团、越剧团、黄梅戏剧团、庐剧团、市演出艺术中心、市剧目创作研究室等6家文化单位经过整合,组建为芜湖市艺术剧院,性质由事业单位改为国有独资企业。转企改制后,市艺术剧院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年均演出场次较改制前增长了近4倍。

  公益性文化单位机制改革也在芜湖稳步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市书画院、市文物办等公益性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健全了绩效考评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优化了组织结构,文化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

  芜湖市还立足于“人才兴文”,不断加大业务培训力度,5年来共举办各类大型培训活动27次,培训2835人次,并开展“岗位创造”活动,创造机会让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上级业务部门和专业院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和谐环境。

  在机制和队伍的建设基础上,芜湖市制定了“十二五”时期优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继续加强阵地建设,同时在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抓创作、创品牌、“走出去”,让公共文化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惠及民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