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文化生根 让产业结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6 11: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颗种子,从播种,到生根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多长时间?不要以为很长,记者今天就带您看一看,一颗文化的种子是如何被播种、发芽、和结果的。

  蔚县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家口。随着“文化立县”战略的提出,它作为“中国著名剪纸艺术之乡”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还未到蔚县,路边交通指示牌上“剪纸之乡蔚县”的名字就告诉记者,即将到达的是一个以剪纸文化作为自己招牌的地方。

  剪纸播种在心中

  蔚县的剪纸教育是从幼儿园就抓起的,一大早,记者就来到了蔚县一所开设了剪纸教育的幼儿园,最早的剪纸教育,就是在这里开展。还没到进入幼儿园,记者就被孩子们欢快的喧闹声吸引,幼儿园门口悬挂着“蔚县剪纸艺术特色学校”的牌子,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蔚县党政机关第一幼儿园。在教育处主任刘敏敏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幼儿园,在幼儿园走廊的墙上和办公室的门上,都贴了简单的剪纸作品,虽然作品比较简单甚至看着有些稚嫩,但制作都非常工整,充满了生机。刘敏敏带记者来到了其中的一个班级“果果五班”,正赶上这里的孩子在为剪纸上色,只见10多个小朋友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一手按着白色的剪纸作品,一手在老师的帮助下非常认真的涂写着,两位老师一边教孩子上色,一边还要教孩子握笔。刘敏敏告诉记者:“幼儿园的孩子都还非常小,是不能让他们用刻刀和剪子一类工具的,现在主要是让他们接触剪纸,主要是为剪纸上色。”记者看到整个上色过程,基本是在老师手把手的状况下完成的,但是就是这样,孩子们第一次亲手接触到了剪纸,第一次参与到了剪纸的制作当中。也许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心中,已经种下了剪纸的种子,这个种子或许有一天就能够发芽,成长。也许有一天会长成大树,也许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幼儿园女教师刘亚男在指导孩子们为剪纸上颜色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蔚县剪纸艺术特色学校之一(蔚县党政机关第一幼儿园)

  剪纸萌芽茁壮成长

  孩子们单纯的心灵和剪纸这门纯粹的艺术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多看一会,但是,接下来,还有吸引记者的东西。如果种子被种下了,那么接下来,它会怎么样呢?想知道结果,并不需要等上三年五年,蔚州镇前进路第三小学已经为我们准备了答案。

  那是记者的第二站,是蔚县政府“文化立县”背景下设立的另一所剪纸特色学校,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县教育局、教研室正式把剪纸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并且集中了很大了人力物力,编制了一本特别适合在学校里开展的蔚县剪纸教材,名字就叫做《蔚县剪纸》。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以传承当地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教材,《蔚县剪纸》早已名声在外,不少县市纷纷来到蔚县来订购这本教材。蔚县教研室主任贾文贵告诉记者,教材并没有介绍多么高超的剪纸技巧,而是主要描述了蔚县剪纸由来、发展、以及特色。现在,剪纸作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已经从三年级开始正式进入孩子们的课表。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蔚县剪纸教材以及蔚县剪纸教学设计

  尽管如此,学校校长李桦向记者介绍说,学校剪纸课程的定位并不在于从学校培养剪纸艺人,甚至不会安排考试。这让记者颇为意外,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能有所成就,在当前应试教育还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李桦说,我们是为了让这个家乡的文化传承下去,让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通过剪纸这个点,了解家乡的剪纸文化。李桦向记者介绍说,蔚县剪纸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采样、画样、熏样、闷活、刻制,染色,这些流程如果全部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很不现实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制作花鸟虫鱼、脸谱这些复杂的东西。只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作品,比如一个喜字或者其他的。我们给孩子发了塑料剪子,让孩子去剪,去感受。

  就在“剪纸特色学校”刚刚挂牌的时候,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在思考,学校的理念到底应该是什么?特色学校应该怎么办?最后,几个领导达成的共识就是:让孩子们从“趣”出发。让孩子们对剪纸有兴趣。在孩子们这个过程中完成对于习惯的约束和培养。通过兴趣的激发,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高兴的成长。

  就在去年的暑假,学校开展了“走进家乡剪纸”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到蔚县各个剪纸村去,去收集剪纸,亲身看看真正的蔚县剪纸是怎么做成的,做成“我收集的剪纸作品”,学校一共收到了1800多幅作品。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孩子们在“走进家乡剪纸”活动中收集和制作的剪纸作品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蔚县剪纸艺术特色学校之一(前进路第三小学)

  李桦对记者说,当时学校的走廊里贴满了学生收集和自己制作的剪纸作品,形形色色、五彩缤纷非常好看。可惜的是,现在这些剪纸作品已经被学校收藏起来了。李桦为记者找来了部分当时学生收集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复杂的京剧脸谱、花鸟鱼虫、历史人物,也有单色的窗花、花篮,全都工整的贴在“《走进家乡剪纸》学生珍藏卡”中,卡片的左边是剪纸,右边是关于这幅剪纸的一些简单介绍,并不复杂,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非常的用心。除此之外,还有孩子收集的,“走进家乡剪纸小调查”,也达到了2000多份。

  记者开始有一些明白了为什么这门课程不安排考试,为什么校长说不打算把人人都培养成剪纸艺人。剪纸的种子早就已经有了它成长的土壤。

  李桦对记者说,在这些孩子中,将来能传承剪纸这门手艺的,恐怕不是大多数孩子,360行行行出状元,小学生还没有定性,最后真正继承这门技艺的,是一少部分孩子。剪纸是一门技艺,一个小学生是不可能有多深的技艺的,但是他们可以培养对于剪纸的热爱。应该让孩子们因为剪纸而感到自豪。我们希望让孩子从这一点上了解家乡文化,进行传承,最起码,从这一代人,到后来他们的孩子,都知道我们蔚县有剪纸,提到剪纸,都能说出一套系统的东西。从潜意识里激发孩子们对于家乡文化的情感。

  记者被学校这种浓浓的剪纸气氛所感动,能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记者为他们感到尤其的高兴和幸运。

  迎接明天的硕果累累

  蔚县剪纸的嫩芽在孩子们心中成长,让我们假设其中的一些嫩苗已经开花,并且平静的躺在了孩子们心里,而另一些嫩芽长成了大树,并且准备结果了,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他们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结出经济和产业的果实,能否托起这个“文化立县”这个立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翔)

  记者此行的第三站,来到了蔚县剪纸艺术职业学校,这是专门为立志于从事剪纸行业的年轻人所开设的职业教育基地。这里的剪纸学习分为三个专业,包括剪纸设计,刀工、刀刻以及染色。每个专业有30名左右的学生,目前三个专业的学员已经招满,共约100人。知名剪纸艺人,高佃亮、李敏、周广都是这里的特聘教师。蔚县文联主席、原蔚县剪纸厂厂长陈越新担当了这里的专职教师。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蔚县剪纸艺术职业学校的剪纸展厅

  郭永利是这里的美术教师,他对记者说,最早学校是没有专门剪纸课的,而是结合到美术课里面。近几年随着县里“文化立县”理念的提出,县里的剪纸产业越做越红火,越做越大。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才成立了剪纸艺术学校。

  他向记者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这里的学生已经能从事一些社会上学徒的工作,但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剪纸行业中比较精髓的人,所以学制是3年。

  陈越新对记者表示,现在的蔚县剪纸不仅是民间艺术,已经发展成商品,但生产、销售目前主要是各村自主发展。剪纸市场会越来越大,蔚县光剪纸厂就数不胜数,一些大一点的剪纸厂年产值都能上百万,甚至过亿的也有,目前一个刻工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200元,学校的学生还没有毕业,人就被预订了。所以学习剪纸是非常好就业的。

  同时,陈越新还向记者介绍说,剪纸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它和其他艺术是可以衔接的上。比如和平面设计、动漫设计都是相通的,这是一个大的学科,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接着,记者来到了蔚县一所知名的剪纸厂,也是这所职业学校的实习基地。一名叫做刘晓东的学生正在这里进行“刀刻”的实习,还没有步入社会的他,面对记者有些紧张。他边与记者交谈,边磨着手中的刀子。刘晓东对记者说,我是因为喜欢剪纸而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并没有想过将来会赚到多少钱,也没有想过成为艺术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满意了。

  

让文化生根让产业结果

  学员刘晓东在实习基地进行“刀刻”

  听到这里,记者似乎已经品尝到了剪纸种子所结出的硕果。相信蔚县会不断结出这样的果实,而这些果实,又必然会滋润下一代蔚县人。

  记者相信所到、所见之处,还只是剪纸文化在蔚县的星星点点。尽管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完整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璀璨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感觉到,看似普通的剪纸文化已经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种子,有的已经生根发芽,有的正在开花结果,这或许正是蔚县剪纸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把文化融入教育,通过教育传承文化,再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产业发展,蔚县人正在描绘的美好明天,在这些孩子们的手中一定会成为现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