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回归 生存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9 03:3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瑾

   对于第一次来哥本哈根的人来说,路易斯安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实在不怎么好找。如果你自认为方向感还不错,那么从Humleb?k站出来,问两次路,再走15到20分钟差不多就到了。当然前提是你能够在杂草丛生的小路口看到那块颇为隐蔽的写有“Louisiana”的牌子。

   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能影响路易斯安纳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之一。路易斯安纳坐落在距离哥本哈根半小时车程的Humleb?k地区的小山丘上,山脚下便是厄勒海峡,隔海相望的则是邻国瑞典的赫尔辛堡市。

   博物馆外的山坡上,躺着许多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们吹着海风,嚼着三明治,显得十分惬意。而在博物馆内,一个主题严肃——名为“生存空间”——的展览正在进行当中。

   日本建筑师反串成主角

   一进入展区首先看到的便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名作”——最终木屋。这个原本置于河边的建筑/装置设计,以等大的体量出现在博物馆内,成为这个展区最醒目的作品,也使得参观者都对这个木质的“方盒子”非常好奇,争相进去一探究竟。

   单单一个作品就获得参观者的如此关注,这就是近几年迅速走红的藤本壮介的强劲实力。不管是房屋、临时装置还是医疗和文化设施,藤本壮介的设计总是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最近几次出差欧洲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这位新生代日本建筑师的影响力。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设计给事务所带来了众多的奖项,包括《建筑评论》大奖,2008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

   沿着展览动线继续前进,你会发现前面看到的最终木屋其实只是管中窥豹。在纽约摄影师名为“小世界”的摄影作品对面,有一个约有50平米大小的展区。在该展区的一面5米高的墙上,印有藤本壮介为本次生存空间展写下的一段寄语。而分布在寄语周边的全部都是他近几年的作品。记者在这个展区恰好碰到三位来自哥本哈根的建筑系学生,在压低声音争论着藤本的作品。讯问之下才得知,他们是看到藤本的作品后引发了关于“建筑回归”理解的争论。能让人进行如此激烈的争论,想必是对建筑师最大的嘉奖。

   走到博物馆的二楼,在楼梯西侧视野最好的一块区域,犬吠工作室(Bow-Wow Studio)的作品集中展示在那里。随着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的正式启动,这个以往被人认为过于偏向理论的日本建筑工作室近来在国际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此次在这里展示的作品多为他们设计的住宅项目,也切合了“生存空间”这个主题。虽然对于参观者来说,他们的作品未有藤本壮介的设计那样具有冲击力,但是现场展示的制作精细的模型,体现了他们对人——也就是空间使用者——细微感受的把握。这种强调人与自然的东方禅学也越来越被欧洲社会所推崇。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日本建筑师能够在一个北欧城市的展览中反客为主的原因所在吧。

   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此次名为“生存空间”的展览其实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建筑展,而是路易斯安纳“建筑新域”系列展览的最后部分。“建筑新域”共分四个部分,在“生存空间”这部分里,策展人有意突出了住房与家的不同概念。

   “如何生活、生活于何处以及同谁一起生活,我们想通过这个展去讨论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通过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当今世界。”策展人Poul Erik T?jner告诉我们,“生活或是生存在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不同的意义。全世界各处的人们都在创造着不同的生存方式,建筑师也不仅仅是建筑设计者,而是要在人类的社交网络中集结各种思想并通过建筑体现出来。”

   策展人认为虽然展览所呈现的是建筑,但是想要表达的主体还是“人”。正如展览中的建筑也不仅仅是房屋外立面的展示,而更多是通过视频、摄影、绘画、模型和装置等手段告诉人们关于这个案例的故事。从上世纪中期勒·柯布西耶设计的16平米样板房到近些年在美国沙漠中进行的看似疯狂的“燃烧者”行动。虽然本次所展示的并不是什么最新的案例,但基于对生存深层次的思考,而后挑选的大量案例也相当值得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的地下一层部分,策展人营造了有别于展览其他区域的氛围。他们选择了以色列和印度的两个典型城市中的生活片断进行视频以及实物的呈现。这个区域的策展做得相当到位,例如视频观看席的四排座椅都是用从印度收来的旧座椅组装而成。而展览的动线、布局以及标识系统等方面也做得让人印象深刻。

   策展人Poul Erik T?jner同时也表示,虽然“建筑新域”系列展览已经告一段落,但以人和世界为主题的建筑展还会陆续举办下去。

   走出路易斯安纳博物馆时,我们才发现门口其实停了几辆小型接驳车,往返于车站和博物馆之间,免费接送参观者。而接驳车本身也十分符合丹麦人对环境保护的坚持——完全是由志愿者蹬踩的人力三轮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