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能否拯救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9 23:37 来源: 《新世纪》周刊

  作为全球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务必发挥相应作用,但其参与还有赖于其他前提,尤其是欧洲领导人需要下定决心贯彻始终

  □ 巴里·艾肯格林 | 文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刚刚结束。会议上盛传中国即将出手拯救欧洲。

  有人预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将购买欧洲外围国家债券。而其他人指出,中国银行界可能会从身陷困境的欧洲金融机构那里收购资产、重要员工,甚至整个分支机构。还有传言说,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准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集中力量,启动新的流动性机制,帮助所有国家彻底摆脱金融危机。

  但是也有质疑者认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并不会施以援手,欧洲的危机只能靠欧洲自己来解决。

  让中国干预欧洲事务似乎也并不合适。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指出,中投旗下主权财富基金的责任在于代表中国公民审慎投资,而非拯救世界。随着经济呈现放缓迹象,国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余永定所述,中国还是穷国,让低收入国家出资拯救高收入国家,多少有些于理不合。

  的确,经济形势恶化易于导致将注意力转向国内。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样做并非明智之举。

   首先,尽管同欧洲相比,中国仍不富裕,但是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1年底,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与欧元区持平。中国的存款储蓄率高得惊人,外汇储备高达数万亿美元,这些资源正是救市所需的。作为全球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务必发挥相应作用。

  第二,欧洲经济走势对中国具有巨大影响。一旦欧元区出现重大问题,其后果将远比2008年雷曼兄弟倒台时凶险得多。当时中国的出口急剧减少。而如今,欧元区崩盘将会给中国的出口带来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

  2008年,中国政府尚能利用财政刺激政策来冲抵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而现在,随着债务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没有多少财力去启动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政策。同样,当时四大国有银行大量放贷,现已乏力不支。中国无法再度依靠银行大规模放贷来维持经济增长。

  第三,中国还可以收购欧洲的资产。欧洲银行业股票遭到重创,缓冲资本损失殆尽,欧洲金融机构急于减债。而这些机构在亚洲的员工和分支部门业已足够成熟。将其出售给亚洲投资者,欧洲银行就能马上回笼亟需的资金。

  主权债务与银行资产的情况相同。爱尔兰经济恢复增长,所以按照现价购买爱尔兰国债非常划算。葡萄牙致力于整顿财政。政府推进了影响深远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这预示着其经济将同爱尔兰一样恢复增长。意大利尚未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但是政府承诺明年将再度进行尝试。

  当然,收购时必须擦亮眼睛。购买瑞银的交易机构或者希腊国债都无异于发疯。不过,中投有很多机会,能够做到既履行谨慎投资的职责,又响应帮助稳定欧洲与世界经济的呼吁。

  但是,中国的参与还有赖于其他前提。尤其是欧洲领导人需要下定决心贯彻始终。现在,欧洲领导人仍然拒绝承认各家银行资金严重不足,并继续为救助基金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争论不休。而欧洲央行至今仍不承认,今年年初提高利率乃失策之举,惟有降低利率,才能维持经济增长。

  从现在开始,到今年11月初20国集团会议召开期间,欧洲各国领导人仍然可以着手纠正各自的错误。如果此举取得成功,就会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外部投资者大举进入欧洲市场收购不良资产创造良机。这样一来,外部投资者就能带来欧洲亟需的流动性和投资,帮助其渡过难关。

  作者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政治学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